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黄金时代 一个可喜的变化
查看: 3613|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可喜的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5-7 19: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迷信权威,是国人的弊端之一。自我抛出关于以文会友和温故知新的新解之后,版友们不以为然,但不以为然的同时提出新解,特别是再也没人认可传统解读的温故是温习旧知识了,终结了传统解读的权威性。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也是拙作《周裁论语》的意义所在,也正是黄金板块提倡民国风所必须张扬的继承五四精神的破旧立新的意义所在。

独立,自由,不都是建立在打破权威固化的基础上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5-7 19:42 |只看该作者
打破权威,是好事。但乱打破,又新弊了。最近很忙,但忙里偷闲也看了部分版友的观点,发现很多议论是脱离论语文本或先秦语境的。比如明明解文为六艺,就脱离了论语文本。论语里,文是文,艺是艺,很明晰。何况,六艺中的射和御,怎么可能属于"文"?但明明强词夺理,那也就没办法了。他说三八二十一,那就二十一呗。如果紧扣论语文本,我们看看“文”在孔门里地位如何?论语原文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显然可知孔门先德后文。再看论语中关于论交友的语录,全部是从德上言。由此可以推知,“以文交友,以友辅仁”当是从德上立言。那么,“文”字是否具有德行的含义呢?所以我挂钩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对不对?不知。但至少是从论语中推导出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5-7 19: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明明施主敏而好学,老僧还是很欣赏的。只是囫囵吞枣生搬硬剥,到底是年轻人的性子。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5-7 19:51 |只看该作者
关于“温故知新,可以为师也”,传统解“师”为老师。我认为不指教人知识的老师,而是指善于鉴古知今而给人家出谋划策的军师国师之类。这种师,或者被人效仿,或者指导他人。灭灯改为“效法”,那五认为当以“为之师”为解,见解不同,但相同的都是认为传统解读有问题,所以做出了自己重新的解读。这就是进步。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5-7 19: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三百年大清的学术研究,就是考证学,发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像论语这样的书,几乎没有翻案的可能。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5-7 19: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不是什么迷信权威的说法。而是在古文研究这个事情上,大概只有考古学家能推翻满清学者的意见。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5-7 20: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清朝仍然是文言文作文,我们现在语感已经是白话文,查很多文言文靠《康熙词典》,而康熙词典正是满清学者所做,更别说后来乾隆组织满清几乎最重要的几百位学者研究的《四库全书》。
你说像温故而知新这样的句子,怎么会有翻案的可能。
那五瞎掰的什么瘟,冷藏,我就只当他故意瞎掰骗帖子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5-7 20: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2-5-7 20:03 编辑

望文生义或想当然或成见,几乎是网络谈论古文的通病,很少有人愿意化时间去追溯原来出处。比如醉笑老师认为,一般语境下,三是虚数,然后举了几个例子。然而,其中有几个三,其实是指实数的。比如醉笑老师举例的成语狡兔三窟,语出《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一 + 二 = 三,所谓三窟,妥妥的实数。

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未必是指多人。


行,传统解为走路,机械了。难道一起坐或一起住,或一起做事,就学不到什么了吗?行是泛义动词,因此我意译为:三个人在一起,必有我取法之处。

三人行,其中一个是取法的我,故《简本论语》作“我三人行”。

按照我的理解,这里的三人,指的是最小的一个范围。跟以三指多的意思恰恰相反。

也许有人会问,我向一个人取法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找两个人来取法?因为人性决定。我们知道,单纯将自己与他人对比,往往虚高自己而苛求别人,难以客观。只有将自己置身度外,拿别人与别人对照,才有可能尽量客观。也就是说,先搞出客观标准,再拿来做自己的镜子。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5-7 20: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2-5-7 19:55
这不是什么迷信权威的说法。而是在古文研究这个事情上,大概只有考古学家能推翻满清学者的意见。

考古学家怎么能推翻?就是出土了个什么文物,上面权威地认为,这是什么什么意思,和满清学者说的不一样。只有这种才有可能。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5-7 20:06 |只看该作者
忙里偷闲说几句。各位请发表高见,我闲了来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5-7 20:33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2-5-7 20:02
清朝仍然是文言文作文,我们现在语感已经是白话文,查很多文言文靠《康熙词典》,而康熙词典正是满清学者所 ...

论金兄,我可是有理有据,很认真滴说文解字好不好。
我说的那些都是有出处的,绝非个人臆断。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5-7 21:21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2-5-7 19:53
其实,三百年大清的学术研究,就是考证学,发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像论语这样的书,几乎没有翻案的可能。

如此发达的学术研究,怎么就禁不起一个岛国的切割。说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按你的说法大清都把论语研透了,那么国势又为何危如累卵呢?



看到你拿年龄说事——“五六十岁的老右”。呵呵,那么,当今的庙堂七十朝外,那你又为何仰望如星辰,惴惴如厮役。这果然是年龄的取舍呢?还是对权势的膜拜。


我想阁下的令尊令堂不见得身居庙堂吧,也不见得年龄18吧。这个年龄是个事吗?
论坛若是论年龄,岂非幼儿前境更广。论金,看好你。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5-7 22:07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2-5-7 20:02
望文生义或想当然或成见,几乎是网络谈论古文的通病,很少有人愿意化时间去追溯原来出处。比如醉笑老师认为 ...

有道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5-7 22:35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2-5-7 19:42
打破权威,是好事。但乱打破,又新弊了。最近很忙,但忙里偷闲也看了部分版友的观点,发现很多议论是脱离论 ...

《大戴礼·保傅篇》:“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大艺,指大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是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内容;“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书、数;都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

古人8岁入小学,学习小六艺,15岁入大学,学习大六艺。所以,温故中的“故”与“新”指的是六艺,即大六艺。这是国学的常识。不懂得这一点,就没有资格裁论语。

上次我提及六艺,只说了小六艺,是卖个关子。看看临窗独饮的学识,看看他是否懂得大六艺。现在看来,他真的不懂,所以纠缠于“射”,可见,有没有文化,不是装出来的。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5-7 22:59 |只看该作者
临窗的这些说法,全是过度解读。

感觉就像“扒马褂”,大白马掉茶碗里淹死了,几经解读,也能自圆其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5-7 23:0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5-7 22:59
临窗的这些说法,全是过度解读。

感觉就像“扒马褂”,大白马掉茶碗里淹死了,几经解读,也能自圆其说。 ...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5-7 23:05 |只看该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22-5-7 22:35
《大戴礼·保傅篇》:“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

你竟然谋略临谋略,这,这。。。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5-7 23:29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2-5-7 20:02
望文生义或想当然或成见,几乎是网络谈论古文的通病,很少有人愿意化时间去追溯原来出处。比如醉笑老师认为 ...

  别犟,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成三个人,会招人耻笑的。你再怎么解释,也是望文生义。
  
  推心置腹说几句,以临窗在论坛拼杀这么多年,泰山压顶面不改色,想来不至于生气。
  
  通过这几天你晒的《周裁论语》我发现,你古汉语功底,远远不够,远不如明明老师。别怀疑我的判断,好歹我在中文专业泡过四年,被老师喷了四年。看我还是会看的。
  
  不是所有的权威都要推翻,也不是所有的权威都能推翻。推翻权威也得是专业内部的人。
  
  尽管我并不喜欢郭德纲,但郭德纲说过一段话很有道理:能打破一个行业规矩的,只能是行业内部顶级的天才。一个修鞋的,撂下锤子钉子,说我要改革相声,这怎么可能?
  
  当今社会,有多少从本科到硕士生到博士生到教授研究员,几十年在研究古汉语研究《论语》,怎么就轮到你一个半路出家的业余爱好者打破传统,颠覆权威?

      
        三人行,你确定是三个人?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5-7 23:3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5-7 23:29
  别犟,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成三个人,会招人耻笑的。你再怎么解释,也是望文生义。
  
  推 ...

三指少数吧。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5-7 23:41 |只看该作者
那五 发表于 2022-5-7 23:32
三指少数吧。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虚指,多个。

但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到底是什么,至今还没有准确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看过“中功”大师张宏宝的创意:三就是五!直接给跪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5-7 23:4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5-7 23:41
虚指,多个。

但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到底是什么,至今还没有准确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

我觉得是说少数中的多数,一个多与少的分界线。当然你这个虚指更准确。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5-8 00:03 |只看该作者
随一 发表于 2022-5-7 21:21
如此发达的学术研究,怎么就禁不起一个岛国的切割。说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按你的说法大清都把论语研透了, ...

不在一个频道上。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5-8 00:09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5-7 23:29
  别犟,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成三个人,会招人耻笑的。你再怎么解释,也是望文生义。
  
  推 ...

他们不知道清朝的学者都干了啥。
历朝历代都在研究论语,在相同的语境下研究,在相同的农业文化和政治文化下研究,现代人真没太多机会。
唐朝的魏征们,编写的《群书治要》就开始以文本的方式研究先秦思想,在清朝,考证学是最高峰,也是清朝学者唯一能干的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5-8 00: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飞梅弄晚 于 2022-5-8 00:27 编辑

我完整地读过临窗《周裁论语》中《学而》章节。直至今日,临窗还在易稿和补充中。

实话实说,读后非常震撼。

敢于叫板大师和权威,本身就已经超出大部分人死读书人,已然走在先列。

临窗解读《论语》,他有独到之处,先是还原孔门之徒与孔子对话的场景,再对照最早版本捋清原先一些不太通畅的地方,对之进行补充,形成逻辑自洽。

临窗解读《论语》,不是为了刻奇,他是真诚地把他的独门悟道拿出来与人分享,未必完全到位,也难免众说纷纭,但颠覆传统的、“正确”的,本身就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5-8 00:2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用整整四年(大概)的时间去研读一本薄薄的《论语》,其中场景和背景如数家珍,训诂那些涩晦难懂的古文,再比对各个大家翻译,其毅力和耐力已非常人。

我是由衷佩服,自叹弗如。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5-8 00:38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2-5-8 00:11
我完整地读过临窗《周裁论语》中《学而》章节。直至今日,临窗还在易稿和补充中。

实话实说,读后非常震 ...

我也是真诚地与他交流我的看法。

绝无故意贬低。当然,事不关己我可以猛烈吹捧他。可惜我还没学会那样做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5-8 00:41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2-5-8 00:25
一个人,用整整四年(大概)的时间去研读一本薄薄的《论语》,其中场景和背景如数家珍,训诂那些涩晦难懂的 ...


你比临窗更外行

能知道“训诂”这个词已经很了不起了,估计也是听临窗说的。

有些东西,不是用功就能做到的。

很多民科终其一生研究超光速,把研究成果寄给中科院,中科院连包装都没打开,直接拒收。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5-8 00:4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5-8 00:41
你比临窗更外行

能知道“训诂”这个词已经很了不起了,估计也是听临窗说的。

然。
据说人可以分四种,最可怕的是又愚蠢又勤奋的。
用张朝阳的话说:努力的方向错了,比不努力还要糟糕。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5-8 00:47 |只看该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22-5-7 22:35
《大戴礼·保傅篇》:“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


就我个人观察所见,比明明读书还多的人,在论坛上还真没见过。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5-8 00:50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5-7 23:29
  别犟,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成三个人,会招人耻笑的。你再怎么解释,也是望文生义。
  
  推 ...


术业有专攻。醉老师这番话相当中肯,也是身为专业人士必须自带的自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