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和欧美防疫措施的对比
中国大陆实行"动态清零"的防疫措施,有时会封城,有时会封社区,然后自由流动;具体到人,则会核酸筛选,提前隔离,有的进方舱医院,有的进定点医院。
隔离的人可分成几种情况:
1° 无感染者
2° 感染而无症状者
3° 轻微症状者
4° 普通症状者
5° 重症患者
6° 死亡者
对比欧美国家防疫措施,他们目前在大范围接种疫苗的前提下已经放开,不戴口罩,不强制隔离,基本上就像对待感冒一样。
中国大陆和欧美不同防疫措施带来不同的利弊,可以通过对比上述六类情况,判断各自的优点与弱点。
4° 普通症状者 + 5° 重症患者+ 6° 死亡者:这显然中国措施优胜,毫无疑问。这三种情况里,人病了,不论欧美如何自由放开防疫,都不得不耽误个人工作与社会生产服务。中国的防疫措施固然耽误生产与服务的供应链,在这时至少低死亡率低感染住院率。在这时至少低死亡率低感染住院率。接下来分别再议另外三种情况:
1° 无感染者。中国防疫措施下,一段时间隔离后,总会发现有一些未感染者給强制隔离起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自然而然遭受损害和损失。
2° 感染而无症状者 + 3° 轻微症状者。这一部分患者其实是可以自愈的,因此中国的防疫措施也对这些人的生活与工作造成困扰。
以上三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在欧美国家就没有什么妨碍,初看上去中国做得不好。继续仔细看一看:2° 感染而无症状者 + 3° 轻微症状者 因为会继续感染别人,所以欧美国家里总会有些人受到感染转成 4° 普通症状者 + 5° 重症患者+ 6° 死亡者,在中国则几乎不会有这种次发感染,所以中国防疫措施对这三类人看起来有些过分,但是减少了疫情加重的机会。而且,一旦轻症传染链条上出现需要住院的患者,那么生产环节自然也不得不降低生产效率,也就是说在欧美国家虽然不隔离但并不意味着正常生产与工作。
总起来说,在2° 感染而无症状者 + 3° 轻微症状者 这两种情况下,中国和欧美国家的防疫综合效果基本持平。
结论:中国防疫措施应该尽量减少对1° 无感染者的隔离。建议各地防疫部门应该出台政策,对那些无感染而受强制隔离者给出适当的经济补贴。不能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啊。防疫不精准的后果不能由老百姓自己消化啊。
出台这种补贴政策,才能减少百姓不痛快,也会防止各地层层加码的坏作风。如此则会完善完美中国的防疫体系。
也要技术进步,推广更快更准更简便易行的核酸检测筛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