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聊斋之考城隍
文/楚才
宋公是个秀才,病倒了,见有公差请他去参加考试,宋公虽然疑惑,但还是去了。到一大城市,但这次参加考试的人不多,就他还有另外一个人。
考官比较多,气派而威严,宋公认真作答,行云流水,切中时弊。考官看完卷子且议后,推举宋公去城隍任职。宋公拜谢,但说家有老母,无人奉养,请求老母走后再就职。
考官里有一个排面最大的,就让差人去查阅老母寿辰,还有九年。他们又商量一番,决定让另一参考人张生顶替宋公先就职上任,批准宋公的假。
张生送别宋公,说自己是长山的,并且写诗赠送,非常文采。
宋公快马加鞭跑回家里,发现家里再给自己办丧事,宋公已经死了三天。宋母忽然听到棺材里有呻吟声,宋公又活过来了。宋公打听长山张生,果然有其人,但于当天就去世了。
九年以后,宋母果然去了。宋公办完丧事,洗漱之后,也安然死去。那天他岳父家说宋公带了很多人,骑高头大马来拜别,一晃就走了。再回头问乡里,是时,宋公归西了。
这些事情都是宋公自己写的小传里的,可惜因为战乱而遗失了,只能传一个大概出来。
这个故事是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开篇之作。很多评论说是宣扬孝道什么的。我倒是觉得这是蒲松龄在讽刺科举制度。阳世间考试名落孙山,而到地府报道,一考就中,说明科举浪费了很多人才吧。
同时也是蒲松龄在安慰自己,为自己的经历背书。蒲松龄一生都在科举,只得一个秀才,基本靠做幕僚和私塾谋生。读书人做梦都是考试,至死都是当官。但这样的通道太狭窄了,只能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一个梦。
有人说地府考官不公平,准了宋公的假,把张生顶替,弄没了。其实,抓去参加地府考试的,基本都是被判定寿终正寝的人了,这样做只是抬举了张生,给他一个惊喜。这样设定,说明读书人的境遇是差不多的,张生的能力也不差,做个城隍绰绰有余。只是地府内卷没那么严重而已。
不知道宋公到任以后,张生会如何安排职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