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2-8-4 23:31 编辑
阈值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
此一名词广泛用于各方面,包括建筑学、生物学、飞行、化学、电信、电学、心理学等,如生态阈值。
这是我搜索百度得到的答案。
有一次和霸爷版聊,她说她喜欢看一个人发脾气,才知道她或者他的底线是什么?
所以我把这个阈值,引申为让你发脾气的底线。
在论坛上,这个底线也指的是,你的包容度有多大?哪些底线是你无法容忍的东西,从而大发雷霆。
论坛不比现实,都只是体现在文字里,因为很多人,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见到。
这里的阈值有论坛的阈值和个人的阈值。
论坛的阈值一般是有规则,大家去读一读版规,版规一般理性,不以单个人的意志来决定,而是以大众公平为原则。
,
而个人阈值,则高低不同。
比如弘一法师和李泽厚,他们觉得什么都是好的,当你理解的维度越宽,你就觉得没有什么是不能理解的人,他们的阈值很低,几乎能容所有人,但是反过来,他们对自己的自律却相当严苛,他们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这是特别老派的那一代人。习惯性看自己对不起别人的地方。
可是我们的社会,早就摒弃了这样的人文思考。有一句话还说到:人无癖不可交。所以你没有爱恨,不发脾气,你就是个塑料人,没有真心。这样的思考几乎是现代人的思考。他们习惯看别人错在哪里,不会只看自己错在哪里,他们觉得凭什么。
虽然是首版负责制,有的首版包容度大,做事有弹性,也厚道,比如知音姐。
有的首版包容度低,不符合他的版面要求,一概不行。
其实说到底,这个和个人阈值差不多,也属于个人的包容度高低。
属于个人的阈值,取决于时代,比如60年代,70年代的人和80年代,90年代,00后的人,其实有些价值观不是太一样。
这个也没有什么好坏,就是后来的孩子更自我一些,个人特色更强一些。60后70后集体主义意识更强一些。
属于个人的阈值,也与环境有关。
每个人所处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表达思考方式其实也不太一样。
我老公也在工地,如果在工地上上班,几乎是清一色的男人,男人之间有男人的直率和干脆,甚至粗糙鲁莽。
最初我经常哭,而他几乎完全不明白你哭什么。后来我明白了,这种表达方式,是由工作环境决定的,他们直来直去习惯了,也粗糙惯了。但是理解以后,你会发现,和知识分子聚堆的不一样的地方是,你不必去琢磨文质彬彬语气后面有什么含义,反而可以活得直率轻松。
当然,阈值更多也与理解有关。
因为生存环境和教育不同,我们对一些无意义的无功利的纯思维方式的思考,这个需要深度的思考,也会带给人不能理解的困惑。
大多数人都只能从自己的角度,从现实或者衣食住行物资女人的角度去解读这些无用的东西,然后结论是无用
其实,个人的阈值高低,其实没有好与坏,有的人高,有的人低,到了一定阈值,可能会崩溃发泄,人性的缺点就暴露在你面前,所以霸爷说,她希望看到你生气发脾气,知道你的底线所在,你才是一个性情的人。
既然混论坛,我们要思考是论坛的阈值,也就是大家的阈值,这个不是由某个人的阈值高低决定的。
你不能说你不喜欢,就代表大家不喜欢,你不同意,大家都不能认可。
所以当一个人激起了大多人的不满,充分说明,你的阈值的高低,影响了别人的阈值。
就像自由一样,完全的个人自由必须要遵守公德的约束,才是真正的自由。,
所以你可以坚持你自己的阈值,高一点低一点无所谓,但是落在别人眼里,影响了很多人,这种压力也会迫使你反省自己,到底有哪些不堪,是不是值得坚持。
如果觉得值得,又承担得起面子的丢失和别人的打击,也可以。
都是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