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小寒 于 2022-8-17 18:23 编辑
醉笑明显没有时间当法官,但还是稀里糊涂的成为候选人。事关体面,既已发生,醉笑只好热切关注投票的过程。就像我从前稀里糊涂的成为三好学生的候选人,本来我是不在乎的。但是为了体面,怕得票太少,于是就自己举手选了自己。惹得好多人讪笑。那时候,与其说是选三好学生,不如说是看选谁的人缘更好。好在,有垫背的,我输得不惨。
六杂的版面也存在一种现象,不是看谁写得更好,而是看谁的话题更有人缘。一盖楼,流量就上去了。要么就是打架帖,呼呼的向上窜。还有本身就具有人气的人,无论怎么写都有人回。哪怕绵绵絮絮,也有人追看下文。由此可见,互联网的流量秘诀,难以把握,尤其自媒体,读者的注意力千奇百怪,认真写的没人看,相反随意写的,受人追捧。这说明读者的胃口难以捕捉。所以标题党,以及危言耸听的文字,多是为了抢占注意力。如果靠正常手段,就能吸引流量,谁还愿意丑人多作怪。
真正的文学大师,不必求流量,他们无论写什么都是行云流水,行于当行,止于不得不止。譬如苏轼,史上最好的文艺大咖。他那个时代没有电脑,很遗憾,也是好事。那时也没有百度,需要什么,都要靠自己强行记忆,需要时,随时调动。尤其苏轼写文章,从来都是一气呵成,根本不用翻书。因为书本深刻刻在他的脑海里。
李敖自称是从不用电脑的文学大师,他把许多材料,分类剪辑和储存,他自诩大脑比电脑还好用。他还经常把书本里的好文章剪下来,做成资料。由此看来,毁书无数。好在,能化腐朽为神奇,办法不是不行,而是难以模仿。
有点跑题了,还是说说六杂吧。最近在六杂,我的文章流量锐减,又不肯过于互动,所以有点颓势。因为我想看看真实的点击是多少,由此来印证自己的文章,到底如何。所以,很少盖楼,很少为了人气而互动,没太多意思。虽然,文章沉得快。但不能怪他人,主要还是自己的文字写得不够好看。至于人缘,像鸡肋,不提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