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浅一笑 于 2010-3-2 08:45 编辑
迟来的幸福
文/清浅一笑
刘大妈再婚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宿舍院里迅速传播开了。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赞成的,反对的,摇头叹气的,持观望态度的……
说归说,道归道,要说这刘大妈也真的不容易。三十几岁正当年的时候,丈夫因患不治之症无钱医治,不舍地撇下了刘大妈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撒手而去。刘大妈含辛茹苦,又当爹又当妈,靠着几亩地和家里养的鸡鸭,把三个孩子一个个地抚养成人。当年的刘大妈还是有几分姿色的,乡里乡亲的也都知道刘大妈的为人,好多合得来的人就极力为她张罗。在这其间刘大妈拒绝了不知多少人的好意,其实她何尝不想有个人能来帮一把,累的时候有个肩膀倚靠一下。但为了孩子们着想,苦也有过,累也有过,好强的刘大妈硬是把那段苦日子给熬过来了。
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羽翼丰满,放飞的鸟儿一样飞出了家门,并且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刘大妈也算了却了心头的一桩心事,儿孙满堂,是到了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了。刘大妈的女婿在单位的宿舍院里买下了两间平房,独门独院,小儿子主动出钱搞了个简单的装修,就这样把刘大妈风风光光地接到了城里。
闲不住的刘大妈不用再去拨弄那一亩三分地了,儿女又孝顺,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不会短着老太太。刘大妈过惯了穷苦的日子,省吃俭用的,每月的生活费也花不了几个。逢年过节,刘大妈家里热闹异常,儿孙们聚在一起,幸福的欢笑声从门缝窗缝里挤出来,在宿舍院里飘荡。可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儿女们各归各的小窝,这时刘大妈才会望着空荡荡的屋子发呆。尤其是年纪越大觉越少,漫漫长夜,大妈一觉醒来,往往再也难以入睡。无边的凄凉和孤独就会涌上心头,如果老头儿能活到今天,该有多好?
在社区举办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走进新时代》的音乐缓缓响起,年过六旬的刘大妈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她的眼神、表情、动作显得那么自然、舒展、娴熟、到位,展示着她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她的优雅亮相让坐在台下的老人们看得如痴如醉。张大爷就是坐在最前面,每到精彩之处送给她掌声最热烈的一个。这个头发虽已花白却依然神采奕奕的张大爷,就这样走进了刘大妈的视线。
一曲终了,大爷屏气收剑的时候,大妈赶紧上前,适时地递上一杯茶,帮他整理一下衣襟,再用洁白的手绢给他擦擦额头上沁出的汗珠。握着手绢,喝着茶水,丧偶多年的大爷心里感到甜甜的,也暖暖的。
大妈开朗大方,热心快肠。大爷正直善良,温文而雅。两个人在一起,总有着聊不完的话题。每逢节假日,大妈把包好的粽子、包子一样样地装进饭盒,悄悄地塞给大爷品尝。天冷了,大妈把用毛线织成的手套和围巾给大爷戴上。大妈家的煤气灶坏了,斧头把松了,电灯不亮了,大爷则是义不容辞,主动请求帮忙修理。
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从对方真切的眼神中,大爷和大妈同时读出了关心和体贴,那是一种久违了的情怀,互相温暖着饱经沧桑的心。两颗孤寂的心在慢慢地靠拢,只是迫于世俗的压力,一直难以挑明。周围的热心人看透了他们两个人的心思,在他们的极力撮合下,大爷和大妈腼腆又欣喜地接受了对方。
张大爷的儿子们闻听此事,可不干了,大闹了一场。一个退休的老头子,一千多块钱的退休金拿在手,不缺吃不缺穿的,干嘛要去和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老太太过到一起?一边是自己一手抚养大的亲儿子,一边是对自己给予关心和照顾的刘大妈。这可如何是好?权衡再三,张大爷最终打定了主意,不图别的,就图老来有个伴。儿子们见拦挡不下,撂下一句话,转身而去:房子归我们,要去就到老太太家去住,从此不相往来。张大爷是带着儿子们的不理解和满腹的委屈来到刘大妈家的。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们的结合得到了刘大妈儿女们的一致赞同。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要登记结婚的前几天,倾盆大雨下个不停,刘大妈出来收拾院子,一不小心摔断了腿。刘大妈这个丧气啊,人老了,怎么骨头也变得这么脆了?左邻右舍也开始议论纷纷,半路夫妻,事到临头谁顾谁啊?况且还没有登记,张大爷说不定会反悔呢。
这一躺下,就是三个月。张大爷倒是丝毫没有怨言,把家里的大事小事全包揽了下来。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并且还要照顾好刘大妈的饮食起居。饭做好了摆到床头上,怕刘大妈活动少,没胃口,还要不断地变换着花样,有时还要用小勺子一口口地喂到大妈嘴里。天气好的时候,他扶着刘大妈,到屋外活动活动筋骨,晒晒太阳,一曲《智取威虎山》,唱得士气高昂。一些天南地北的笑话,让刘大妈笑得合不拢嘴。一身白衣白裤、干干净净的张大爷和身穿红衫、笑容满面的刘大妈,是宿舍院里茶余饭后的谈资。刘大妈的儿女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老妈受了一辈子苦,到头来有这样一个贴心的老伴,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当天边红彤彤的落日映红了周围的云朵,看两个老人相依相伴走在夕阳下,银白色的头发被夕阳的余辉镀上了一层金光,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浪漫,一种幸福呢?尽管这幸福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风雨,来得确实有点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