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2-10-18 16:39 编辑
一,什么是GDP
GDP即“Gross Domestic Product”,它有三种计算方法,其中一个计算公式是:
GDP=总消费+私人投资+***支出+出口-进口。
这个公式从随便一本微观经济学的目录里就能看出来,从一家大公司的财务报表里也能体现出来。它有两个特点:
①总量。因为这是各种分量的加总
②毛量。因为这里面包含一些需要进一步扣除的各种经济量。
比如说阿里巴巴,公司股份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的投资,有一部分是美国人的投资,那么,阿里巴巴每年的利润必须按股份分给日本股东和美国股东。。。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的产值虽然发生在中国的国土上,但是有不少并不属于中国人所有。
比如说中国生产的每一部手机,需要缴給外国人数美元的专利费,这专利费名义上是计算在GDP之中的,实际上又完全不属于中国人所享有。
比如说华为。华为聘请很多国际一流的数学卷和物理学家,有的科学家的年薪,一人一年可以四五个小目标。这是人家外国人的工资和收入,也计算在中国的GDP里的。
比如联想。联想收购IBM电脑事业部,原来的IBM的高管一不能裁员二不能降薪,每年要按照美国标准付工资,所以说联想是一家国际化的一流公司。这些高额工资付给外国人,却计入中国的GDP。
比如说出口。每年中国出口非常多的商品和服务,可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独资企业完成的,绝大部分利润是归外国人所有的,中国GDP此时只赚了一个名声和吆喝。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
GDP这个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毛量,扣除不属于中国人所享有的那些量,就是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也。
三,国民生产净值NNP(Net National Product)
GNP仍然是个毛量,需要扣除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折旧,以及不可预见的损失……这时叫NNP,国民生产净值。
……
四,老百姓可支配收入(DPI)
一层又一层,层层剥皮削肉,剥削到最终,最终果才叫做 老百姓可支配收入(DPI),就是能亲手摸得到的那一点点钱或者实物。
GDP不管多么高,那是一个名义上的量,是毛量,入得老百姓腰包的,可能仅仅是其中的1%,2%,3%……
五,安全感与幸福感
GDP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与"国家"相关联,与老百姓个人的关系不是很密切,老百姓听听就好。
打个比方吧。一个人体重220斤,另一个人110斤。请问两个问题,
①谁过得更舒服一些?
②若打架,谁更可能赢?
按照常识,110斤重的这位应该过得更舒服一些,因为他或者她整个身体比较协调发展,整个身体是自己可支配的。自己的身体自己可支配,这就相当于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老百姓舒服不舒服,主要看"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220斤的体重,很多的东西都是超出这个人的支配的,虽然块头大,但是不可支配的部分也大。一个人支配不了自己的身体,他或她就不舒服,就烦恼。GDP也是这样的,GDP里有别人的股份,有别人的专利,有别人的利息,有别人的工资……受别人控制的部分越多,这个GDP越虚,就像这个220的胖子一样虚,不可控性太大。所以不舒服。
如果打架,220斤的未必会输。他或她的协调能力差,自主运动能力不足,但是块头大,重量级别高,110斤的再灵活善运动,想打赢220斤大块头也不敢轻举妄动,也不一定会赢。这就是说,一个国家GDP总量上去了,体量和块头摆在那里,那么这个国家的安全感也会提升上去;国家安全固然重要,但是,国民的幸福感也很重要,老百姓的幸福感就是要有获得感,要看得见的实在感,即DPI。
六,鸿沟与桥
在老百姓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与GDP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海盗站在沟这边喊,GDP高,GDP高,欧耶。另一帮人站在沟那边喊:DPI低,DPI低,我呸。
这两帮人都对,就像那220斤的胖子与110斤的瘦子互相不服,跃跃欲试,又不敢轻易动手,只能互吐口水,互诉衷肠:欧耶,我呸。
问题是,GDP与DPI之间这条沟到底怎么办呢?有些人会试图用"人均GDP"来抹平这道沟,有人指望用"购买力评价"折中综合,这都不靠谱。这时需要引入一个新经济学概念叫TFP,这是架通GDP与DPI之沟的桥。按照GDP计算,中国约是美国的80%;按照TFP计算,中国差不多是美国的40%。仅仅40%不到啊。所以说,该谦虚,该努力,努力建设TFP大桥,发展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提高国民幸福感。
七,一副老中药
这副老中药就是:想吐口水时就咬咬再咬咬自己的舌头。把自己的舌头嚼短,填到那条大沟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