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就分享过,中国发展的几个大阶段,1949-1979 战时经济,1979-2019 ,市场经济,2019—— 战时经济。
这几个阶段和国际格局有很大关系,所谓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背景下的世界动荡的因素,中国难以独善其身的逻辑。2018年,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开始,中国就自动进入战时经济模式了,只是调整幅度不是很大,大家感觉不清晰,而2020年进入疫情管控模式,加速了这种战时经济的特征。
战时经济,顾名思义,都能想到,保民生这种基本保障,需要国家行政手段干预和运作的。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保底措施,保障国人不会挨冻受饿,和市场经济是不矛盾的,或者只在基本物资层面有一些竞争和冲突,但这也是必要的成本,也就是说,会在第一产业产生一些影响,而不是计划经济要回来了。中国的农业的生产和流通,将会发生一些变化,而第二第三产业,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现在重启供销社,是未雨绸缪之策,不能等开打了再组织,因为现在的企业运作或者部门运作,都需要信息化的手段,要提前建立整个体系的流程管理,供应链的管理要提前做好,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弄好。
按照眼下疫情的这种管控措施,应该认为,疫情可能还是很有杀伤力,对中国这种社会结构来说,可能疫情还不能完全放开,所以,出此下策,继续管控,那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的运行,影响到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供销社如果有效解决吃饭问题,结合战时经济的背景,这个时候推出来,可能是合理的。
战争,不是以国家单方面意见能够阻止的。过去数千年的大战,都表明战争难以避免,中国虽然到处呼吁和平,但未来十年,确实如普京所说,是一个危险期,我们不得不为此准备吧。
俄乌战争的外溢效应,还没有确定,台海危机还要看美国做到什么程度。中国对这些力量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做一些准备工作,我看比较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