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2-11-10 09:11 编辑
“金”,其实不是金子,是铜,青铜。金石中的金是指以青铜为主的古代钟鼎彝器物为主,包括兵器、乐器、度量衡器、符玺、钱币、镜鉴等小件,有铭识和无铭识的金属器物。 “石”则是指以古代碑碣墓志为主,包括摩崖、造像、经幢、柱础、石阙、塔铭、浮图。兼及玉器、瓦砖、泥封、甲骨、简牍、陶器等的称呼。 研究我国三代以下古器物的名义、形式、制度、沿革、文字的学问总称“金石学”。 总之,自钟鼎文以下,在金铜玉石等材料上雕刻的文字、图像,通称为“金石”。 篆刻,就算金石海洋里的沧海一粟吧。 我知道篆字,是小学时批林批孔,看了一次展览。回来写作业便自攥“篆字”写了起来,老师也不批评,放任。 后来工作以后在琉璃厂买了本邓散木的《篆刻学》胡乱玩儿了起来。 篆字,我有一个便利渠道,因为我从小攒铜钱,呵呵呵,不说半两五铢了,就是宋、金,篆书铸钱还是挺多的。 自学呀,还是容易出岔子的。我就有一段时间简单查了《金石大辞典》便摹刻。直到专业人士指出:一方印里的用字尽量用一个类型,不能金文逮俩再篆书里选秀,嘿嘿。 无它,唯手熟耳。要刻的好,多多的刻。我不行,刻的不多。 不要神化,好像刻个印章就咋了。你知道“捉刀”一词不?曾经,刀就是笔,有啥了不起呢?我又不专攻它,有兴趣玩儿,没必要装神弄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