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小蝶 于 2022-11-21 13:07 编辑
第一次接触到“夕颜”的花名,是在电视剧《甄嬛传》里。甄嬛与允礼在桐花台遇见,聊及台脚的藤蔓植株及它的小花,有一段精彩对话:
甄嬛说,儿时在野外田间常见,名叫“牵牛花”。允礼则说,这花还有一别名,叫“夕颜”,黄昏盛开,明晨凋谢。
这与我的认知有差异。我从没听过牵牛花有“夕颜”之谓。我也曾在院子的篱笆下种植过牵牛花,亲眼所见,是:清晨花开,傍晚花谢。不是剧情所说“昼伏夜出”。哪里出错了呢?
多方查找资料,才知晓,真是不同的花卉。
牵牛花,确实另有别名,只是叫:朝颜。对比剧中“夕颜”之谓,可知两者的花期差异。不知是原著还是编作给整混淆了,但愿没误导更多的追剧者吧。
夕颜是真有的。
又叫月光花,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花型与牵牛花(民间俗称喇叭花)相似度很高。这大概就是两者被混为一谈的缘由?
但,它们的花色相差确乎很大。月光花是夜间开放的花卉,为吸引夜行性昆虫传粉,都是莹莹的雪白色,且花朵略大些;倒是牵牛花,白天开放的虫媒花,花色斑斓缤纷,红色、紫色、蓝色、白色、紫红都有,我也都亲眼见过。
为嘛想起这花来了呢?
缘于一个闲闲的黄昏,三、五诗友沿步行绿道漫步,我忽而看见了灌木丛的喇叭型小花朵。大约是见缝插针攀附野生的缘故,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藤蔓弱质纤细缠绕而生,瘦削、零落的花开了三、两朵,近乎透明稀拉的纯白色,整个探头探脑、怯生生的卑微姿态。
有瞬间的呆怔:如果不曾反复辨别、确认,谁又能第一时间知晓,到底是朝颜尚未凋零,还是夕颜已然绽放?
这认知让我沉默了很久。直到她们在前方喊,诗姐,你又掉队了,赶紧跟上来,当心有坏人!
才发现,夜幕已拉开。沿途的街灯渐亮,影子投射在路面,忽长忽短、重重叠叠。各类建筑物的轮廓,在城市霓虹灯和万家灯火的交相辉映下,带着某种缥缈、极致的梦幻感。美轮美奂,是这个词吧?
喧嚣的城市,渐渐安静了下来,静得能够听见彼此的心跳。这是几个因文字结缘的人,或静默而行,或两两私语,或相互打趣,叽喳声将夜衬得愈发澄澈、温软。
原来,就算走到人到中年的坎儿了,也可以不聊风吹花落、韶华易逝,更不必沦陷于发际线、内分泌等话题,不需要每一天都像头驴子转啊转,把时间磨成细碎的面粉,做成包子馒头心满意足吃下去。
就像此时、此刻,“行走在夜的瞳仁里”,用相携的温暖和无限的遐想,给暗淡下去的时光涂几许亮色,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
忽然想起来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闲。
为嘛要用“偷”字,而不用“又”字呢?“又得”,虽同样有欢欣、庆幸、慰藉之意,但多少有某种被动和无奈。而“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有积极主动的“作奸犯科”之后的愉悦感。丢开芜杂,独自去偷欢。是这个感觉吧?
都说,人到中年,褪去了躁动,磨去了棱角,多了几分坦然从容。这个难得的“偷欢”之夜,牵着灵魂漫步而行,才猛然惊觉,生活覆上了青苔,棱角未必全被磨平,只不轻易揭开示人而已。
半生都已过去了。这一个“偷”字,又该是怎样的五味杂陈呢?
《甄嬛传》里,甄嬛送走允礼,满脸绝望走出房门,呢喃一声“花落了”。代表她和允礼的“夕颜”之恋终结,和皇帝的“杏花”之恋也走到了尽头。从此,她谁也不爱了,为了生存,满心权谋,步步算计,活成了行尸走肉。
“杏花微雨”原本就是谎言搭建起来的,会结出酸涩果子在情理之中。可“夕颜”呢?寓意早已呈现:暮光中的容颜,只开一夕,明晨即香消玉殒。问题来了:此花如此薄命,其意义是什么?
恍惚思虑间,便到了一处休闲区。有各式、各型、各色的秋千悬挂。
女人们顽心顿生,呼啦啦就冲了去,抢占有利地形,玩得不亦乐乎。荡得低了的,嚷叫“来推我,来推我”;荡得太高的,恣肆尖叫。嘻嘻哈哈,欢声笑语,将任性、随意,彻底释放出来。不免莞尔:明晨,是另一个自己。敛着的、端庄的,人前的自己。
夕颜的花语,是:易碎易逝的美好。剧情如此,难免让人唏嘘。可生活呢?哪怕短暂、脆弱,到底是纯净的温暖。生命中永不丢失的温暖,可以支撑我们在俗世的行程。
或许每个人的深处,都有不为人知的,也不愿人知的意不平。这部分的存在,在月光下澄澈、清亮,也寂静。这大概便是夕颜的价值了。至少这一刻,我是这么认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