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宗祠杂谈
查看: 3133|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宗祠杂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1-10 16: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3-1-10 18:03 编辑





说到祠堂,在恢复以前大概是从影视作品里浸猪笼之类的情节得出的一个可怖的僵尸侧影的印象
村子在父辈的心里是另一个样子,比如城隍庙、五猖庙、土地庙,这些在我只是地理名词,一个莫名其妙的方位,城隍庙在村西头,是一个土台子,五猖庙在村北面,是几棵树奇怪地被裹以红布,土地庙有好几个处,开春动土,看见地上插了两支香,香烟袅袅于幼草间,燃香的人已经走掉,仍可以看见人对于土地朴素的敬意,这些属于四旧的建筑大抵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拆除的,拆除它们的人自然见过它们存世的模样,特别是他们小时候,对围绕它们发生的种种事情一定记忆犹新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祭祖请菩萨都要偷偷摸摸的,奶奶带着母亲祭拜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嘲笑,到了八十年代末,最先恢复起来的是土地庙,我记得乡里第一个重修的土地庙位于镇***所在地的那个村子东首,修完之后被镇上派人拆掉,又重修,几个不知死活的老太太住在庙里,让拆庙的人拆庙时顺便把她们一起埋掉,遇到了这样顽强的抵制,更上一级又并没有过什么指示,那庙便存活下来,然后,可想而知,各个村子的土地庙便如雨后春笋,随处可见了
重修祠堂晚了将近三十年,各村大抵都是老年会牵头,起初也与重修土地庙相仿,一个村敢为天下先,别的村子有样学样,我老家重修祠堂是在十余年前,我父亲是主事人之一,当时年近七旬,从前拆祠堂的人里也有他,这便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其实从前也并不是每个村子的祠堂都拆除掉,本乡一个大村落就留住了老祠堂,我大姑母嫁到邻县,她那个村子的祠堂保存完整,现在是县级文物单位,有次拜年的时候祠堂正好开门,我进去看过,里面居然有个戏台,而两壁是年代感满满的毛主席语录,这种美术体的语录小时候随处可见,后来随着住房的兴建,越来越稀少,近年的新农村建设,墙体上又出现图画和标语,至少有一半宣传的是传统的风物,不过有一些画风还是会让我想到从前,水墨毕竟是过于婉约了

我们村的祠堂重修在从前的机站上,对我来说是这样

对我父亲来说,其实是机站修在从前的祠堂上
机站是农机站的简称,是以前村集体的产物,记得村里面养了一台中型拖拉机,中型拖拉机配有很大的车厢,很大的铁犁,很大的别的农机,我小时候最喜欢到机修房里去闻柴油味,如果能得到一个报废的活塞杆,那就太开心了,机站就是一排机修房和一个大院子,我看见它的时候它已经处于败落的境地,农机堆在院子一角生锈,成了儿童跳上跳下的玩具,院墙东西洞开,成了我上学抄的近道,看机站的老人对我挺好,有一次,他喊住我,说:有件事,能不能帮我办一下。我一口答应,以为是什么大事,原来是让我顺道把吃过的饭碗捎他家去。后来这老人向我母亲夸我,母亲说我做得棒,原来我父亲刚下生产队干活的时候有人欺负他是个没爹的孩子,这老人站出来说了公道话
机站后来一分为二,大半做了幼儿园,小半做了医务室,最后是全部拆除,重修祠堂,同时拆除了周边的两处房舍,祠堂建成后,我问父亲是不是和从前的祠堂一样,父亲说只有从前祠堂规模的一半,要再往前延伸,就得拆掉现在位于村中央的那个超市,父亲说,一步一步来
现在,村里做白事都是在祠堂开席,老年会自然也成为祠堂的功能,我们这一姓又追根溯源连络上远方同姓的祠堂,从江南溯源到河南,我见过父亲带回家的一本刊物,专门讲我们这一姓的人物与事情,祠堂恢复后,同时也恢复了与神道有关的活动,当年带头毁这个的人以及冒着风险保存这个的人后来各有命运,一个不济,一个顺境,人们都说是神道有灵,举行这一神道活动有专门的路线,第一次办时,大家惊讶发现,断了几十年,路线居然完全畅通,除了几棵不晓事的树把树冠撑到了路上,这在村里的房舍大体都已重建过一遍而且重建必伴随着扩建的情况下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一神迹大抵是出于各家的老人对于神道的集体敬畏吧

祠堂基本上是自然村聚族而居的产物,吾乡民风本可谓纯朴,这也是刻在人们老思想里的,我们村第一个犯法入狱的人当时对他的家庭造成的影响简直让他们一家许多年抬不起头来,尽管大家是宽容的谅解的,那家人就是要自降一等,后来那人出狱,在镇上做小生意,待人特别和气,那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影响那人一辈子,这便是乡风。后来风气崩坏,做娼的有之,吸毒的有之,斗殴入狱镀金后出来发迹的有之,金钱作祟,道德的加持消解了

现在的祠堂虽非徒具其形,其实已走样了,无论是建筑上,还是精神上。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一朝的名物,开始时都比较粗糙,经过百年打磨,才变得精致,然而一朝的精致与一朝的精致有不同的面相,其粗糙或与改朝换代时的劫难有关,一切都打破了,然后凭着记忆在残基上恢复,不免草草而走样,也幸亏这走样,让新朝有了新的面相,一百年后的祠堂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对于国运有信心,如果对于传统够尊重,祠堂自会重振而精美起来
每个祠堂的两壁都会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字有一人多高,听父亲说,我们村的这八个字是去三代大领导家的祠堂里拓来的,这八个字可算我华夏的护身法宝
以前的祠堂有田产,所出用以救济同族的贫苦者,钱穆先生的《八十忆双亲》对于民国时期的祠堂有所记录,他父亲因为品行高尚,掌管过祠堂,据说他父亲一生引以为憾的是与同族越过祠堂打过官司,那个县官的判断也很有意思
《广阳杂记》有一节提到清代以前的祠堂:
次宣言其昔年阻风江上,邂逅土人赵茂先者,因主其家。其所居地属镇江府,与焦山相值,名大港镇,有山曰瞿,半出江岸。其始乃宋艺祖之后,南渡后一人居此,后成巨族,今已二万余丁矣。有总祠一人,族长八人职之,举族人之聪明正直者四人为评事,复有职勾摄行杖之役者亦八人。祠有祠长,房有房长。族人有讼,不鸣之官而鸣之祠,评事议之,族长判之,行杖者决之,有干名教、犯伦理者缚而沈之江中以呈官,无不厌众心者。后有族人与他姓讦讼,族长请之于官,判决明允,官民皆服,后遂以为常。余尝谓圣人之治天下,自宗法始;宗法不立,民事日烦,天下不可得而治也。余别有专书论其事,今闻赵氏之风,益自信其不谬矣。(广阳杂记卷五)
乡民自治而能如此,其实就是一个现实版的无需秘境护持的桃花源。祠堂是一个讲德行的地方
1/1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1-10 16:37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1-10 16:53 |只看该作者

过奖,乱谈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1-10 16:58 |只看该作者
人需要精神支柱,不管是宗祠,还是宗教,还是衣锦还乡,家业兴旺。
现代人缺少这个,容易抑郁。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10 17:09 |只看该作者
皇家祠堂叫太庙,北京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是明清两代皇家的太庙。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10 18:32 |只看该作者
按说,有城隍庙应该有“城”,可能因变迁,“城”没了,成了村子。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10 20:55 |只看该作者
我待会儿看哈!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11 08:32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10 16:58
人需要精神支柱,不管是宗祠,还是宗教,还是衣锦还乡,家业兴旺。
现代人缺少这个,容易抑郁。

很多现代病,可以到传统里找找解药,婚变、少子、养老、、、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11 08:35 |只看该作者




五猖庙?


能否详细说说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11 08:40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3-1-10 18:32
按说,有城隍庙应该有“城”,可能因变迁,“城”没了,成了村子。

人家是地府官员,死了才有资格入职,记得聊斋里有一篇《考城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1-11 08: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3-1-11 08:45 编辑

这个我没见过,村里也没重修。不过废名专门写过这方面的文章


放猖

废名

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察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

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11 08:47 |只看该作者




多年后,臭椿成为新一代祠长~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11 09:03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11 08:47
多年后,臭椿成为新一代祠长~

如果我有过什么梦想,那是做一个山长,与三五童子共读,去各大山头踢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1-11 09:12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3-1-11 09:03
如果我有过什么梦想,那是做一个山长,与三五童子共读,去各大山头踢馆:)




踢馆何必待山长
山长未必不挨踢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11 09:21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11 09:12
踢馆何必待山长
山长未必不挨踢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如鹅湖之会,并非陈真那种。教授踢馆成性,必有心得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11 09:48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3-1-11 09:2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如鹅湖之会,并非陈真那种。教授踢馆成性,必有心得




鹅湖之会可谓之决战~

踢馆可遇不可求,踢到鹅湖更是凤毛麟角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1-11 09:49 |只看该作者



现在也不武扎扎踢人家桌椅咯

现在已踢到五台山~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11 09:50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11 09:48
鹅湖之会可谓之决战~

踢馆可遇不可求,踢到鹅湖更是凤毛麟角

志存高远,如果立志都不敢立个大的,其小可知:)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1-11 09:52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11 09:49
现在也不武扎扎踢人家桌椅咯

现在已踢到五台山~

文殊道场,惟维摩踢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1-11 16:29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10 16:58
人需要精神支柱,不管是宗祠,还是宗教,还是衣锦还乡,家业兴旺。
现代人缺少这个,容易抑郁。

或许不叫精神支柱?我习惯另一个说辞: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1-11 22:18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11 16:29
或许不叫精神支柱?我习惯另一个说辞:根。

都差不多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1-11 22:21 |只看该作者
无蕊 发表于 2023-1-11 09:52
文殊道场,惟维摩踢

我也喜欢踢馆,奈何对手不生气的少,时间也不多。踢阿哩的馆安全有趣,可惜他不常来:)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1-12 08:16 |只看该作者

从字面意思上看:根,是活物,沟通天地,源源不断,自立,成长,收获;柱,是树砍伐之后的形态,存在于某种架构中,相互支撑,以期不倒,仅此而已。踢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1-12 08:18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11 22:21
我也喜欢踢馆,奈何对手不生气的少,时间也不多。踢阿哩的馆安全有趣,可惜他不常来:)

如来大弟子以及一众菩萨的每一个馆都被维摩诘踢过,而且被踢到心服口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1-12 08: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老家那个村东头有一个特别小的庙,据说那是个阴阳交接的驿站。有人故去的时候魂先在那里呆三天,整理行装,家人每天去给烧纸送盘缠,最后举行辞灵仪式,然后再上路。很神秘。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1-12 08:37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12 08:30
我老家那个村东头有一个特别小的庙,据说那是个阴阳交接的驿站。有人故去的时候魂先在那里呆三天,整理行装 ...

桥头的亭子也有此意,晚上人不能去亭下,会有所冲撞:)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1-12 08:48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12 08:30
我老家那个村东头有一个特别小的庙,据说那是个阴阳交接的驿站。有人故去的时候魂先在那里呆三天,整理行装 ...

很多寺庙都有“停灵暂厝”的业务,北京市内就有很多这样的寺庙,并不神秘。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1-12 08: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3-1-12 08:48
很多寺庙都有“停灵暂厝”的业务,北京市内就有很多这样的寺庙,并不神秘。

我以为只有农村有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1-12 08:57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12 08:51
我以为只有农村有呢……

跟饭店办“年夜饭”似的,就是“买卖”,方便事主,寺院也赚一笔。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1-12 10:0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12 08:51
我以为只有农村有呢……

你刚才说的包括棺木吗,还是只指亡魂?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