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3-2-15 09:49 编辑
我是听刘兰芳的《岳传》长大的,我信这个故事,信这个故事里的岳元帅比史书里的再有血有肉,孟君也用西人的话证明这一点了,这里面有真实。就象挑一个苹果,必是照着一个新鲜圆满香甜脆爽的理想苹果去挑,世上没有这个苹果,但是照着它去挑苹果,不会有错,我记得在我还不会拿毛笔的时候我就用铅笔双勾了“还我河山”涂黑了贴在床头,我现在想想这四个字,血也会为之一热 我买了全套的岳传连环画给儿子,儿子也爱看,但是他问我最后一本讲的什么,我真不该告诉他,只几句话,儿子就不要做岳飞不要做岳云了,他是要做将军的,每遇见一员将,便会问我他是怎么死的,所以他也不要做韩信、不要做李广、不要做关羽、不要做霸王,后来他直接问哪个将军是好好死掉的,我说是赵云,从此他就要做赵云了,但是我觉得《三国演义》里的赵云比起《岳传》里的岳飞是不能比的,人怎么可能不做岳飞呢,我想他以后会懂我的心意 《岳传》后面那些事完全就是为了冲淡风波亭的阴影,那是谁也不会信的,那是安慰,是愿望,我们的家国天下不是生来要被灭亡的,所以这个安慰这个愿望也不是毫无力量。读史,每至改朝换代,皆有千村荆杞白骨蔽野景象,所谓的文明不绝要在不绝之后再加两个字:如缕 保我华夏文明不绝者,除了那条纵贯的经线还能是何物
要了解史实,当然要信从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被南京市府呈请教育部通令查禁时,周二曾有一篇文字声援,《岳飞与秦桧》,编在《苦茶随笔》里,文中引证俞正燮的《癸巳存稿》里的话:“《杨再兴传》有云,绍兴二年岳飞入莫邪关,第五将韩顺夫脱鞍解甲,以所虏妇人佐酒,再兴率众入其营,杀顺夫,又杀飞弟飜。然则岳武穆军律之严整,在绍兴二年以后,初盖以运用一心而不喜言兵法,不可以事证不同致疑古名臣也。”周二认为俞的话很幽默,“真真绝妙”,俞是他看重的认为思想清正的人物。但是我真不喜欢这里面的冷嘲,如果除此不能说话,那就不要说了 周二《苦茶庵笑话选》序曾言:中国现时似乎盛行“幽默”,这不是什么吉兆,帝俄时代一个文人说,讽刺是奴隶的言语,这话很有意思。 周大《小杂感》有言:约翰穆勒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又言:蜜蜂的刺,一用即丧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 他们就是如此不同。 周大是不会用犬儒的刺来苟延性命的
说到国家,既然是人组成的,没有比以人为模型来说明国家更合适的了 先民是这样治国的: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老子说是如烹小鲜。《庄子》意为去其害马。这些都是至简,无为而无不为 夫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汉宣帝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乎。这就说到具体的操作了 记得阿城说到过,说我国古代国家机构就到县级为止,下面的都是家族自治 讲到家族自治,一下子就会想到浸猪笼的场面,那么好的家族自治能好到什么程度呢,古人的笔记里其实时有记载,那基本上就是一个理想国,我记得其中一例说到那个家族的狗都受了人的影响而知道守礼仪。以前每个村落基本上就是聚族而居,中心位置设有祠堂,祠堂两侧厅壁写有斗大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国之治,一家之齐,一人之修,皆不出于此。至于一个家族败落掉了,其错必不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知此再看《红楼梦》,便知败坏贾家的是那些反文辈的人,上行而下效,曹翁写出下效已足够说明问题了 钱宾四《八十忆双亲》写到一次家族纠纷,他的父亲讼到县官那里去了,县官也并不法办,只是拉拉家常就把事给化解了,钱父因此事成为有族望的人,而他临终前说到一生之憾竟就是这个争讼,他视之为人生污点,多么清白的人,那个县官着墨无多,也真是能断家务事的奇才了。《八十忆双亲》写到的乡下真是美极了,他写历史忆人物都是着眼在美好的事上,写《国史大纲》是在抗战时期,那在他是一段清闲的好时光,他是守旧的,在一片破旧立新声中有他守住这个旧,多好,曾在一个屋里住过的闻一多骂他,他也不恨,可能他是知道的,光有守旧的也不成,《国史大纲》是在陈梦家的提议下开写的,陈是晚辈,由他来提议似乎有点造次,而陈是闻的学生,我猜想这其中或有闻一多的授意,总之那一代的人相骂归相骂,还都是知道彼此的真价的,《师友杂忆》中对闻一多也有美好的回忆 我想我从生以来,生活一直都是向上的势头,我对此无心谋求,只是被那个向上的势头裹挟着罢了,我的生活圈是安稳的。“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前两乐我是深有体会的,上网以来,所遇知己也不少,照孔子“奚其为为政”的说法,孟子所言三乐就是王天下之乐,又何必王王天下而乐呢。我接触过两次国家机构,一是结婚,一是生子,这个机构对我也真是天网恢恢了,满可以相忘于江湖
2018/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