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0-11-29 10:14 编辑
有句老话,叫“打小看老”,意思是从小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到老的大致来。过去,我对一些老话大都不以为然,但随着年纪增长、经历丰富、看到一些老话得到的印证多了,因此,渐渐对老话有了些敬畏。
我的大女儿,从小就喜欢动物,什么乌龟、金鱼、豚鼠、松鼠、鸡子、鸭子、鹦鹉、麻雀、八哥、山羊、猫哇狗的,等等,几乎所有在城市里能买到的小动物,她都喂养过。带她出去玩,只要被她看到的小动物,她就非得弄回去养着不可,我或她舅舅就只能掏钱给她买下来,否则,她就挪不动腿了。当然了,说是她喂养,其实,辛苦的还是她姥姥,因为姥姥家有个院子,本来是种花的,后来,成了她的饲养场,姥姥料理着,她放学回来后就逗着玩。
考大学,她和闺蜜一起,选了影视传媒专业,校区离家很远,只要有空,她还是要跑回来侍弄她的这些宝贝儿。毕业后,去了省电视台实习,一开始挺热情高涨,开着车,随节目组到处采访,尤其喜欢去乡村,晚上还趁着空闲,跑去台里跟人家学剪辑和化妆,催促我托关系,把她留在省台。
等我好不容易帮她搞定了,把正式的出入证、工作证都发给她了,她又不干了,理由是节目组现在都是承包制,辛苦做出来的节目得去过审,如果过不了,就白辛苦了,即使过了审,酬劳还得由承包负责人来决定分配比例,不公平,而且,采访经常要去各地市州,没空去看小动物们了。
其实,那时候的小动物,也就剩几只猫和乌龟了,山羊出去吃草的时候,失踪了,估计是被附近工地的农民工给弄成火锅了;我在警犬基地给她买的一只德国牧羊犬,因为模样太凶狠,邻居对它民愤极大,也送给开发区看仓库去了......
那几只猫因为品种稀有,倒是一直留着,并因免疫、繁育啥的,她结识了猫圈里的一些朋友,建立了自己的猫舍和俱乐部,又因去德国参加名猫比赛,结识了德国爱猫协会(WCF)的会长和裁判们,由于相比猫圈其他朋友,她英语基础好一点,与WCF的负责人沟通多一些,渐渐地相互有了了解和信任,她成了WCF在中南地区的代理人。由于WCF不愿依照中国法规在京设立常驻机构,因此,在中国的赛事等活动有所限制,于是,她和几个伙伴,申请注册了中国铲屎官们自己的爱猫协会,参照国际规则,建立了一套繁育、比赛等规则,定期在各地开展名贵品种猫的比赛和猫的繁育、美容、防疫、诊疗等培训活动,与猫粮、猫罐头、猫用品等相关厂家建立了合作,开设了相关网络销售平台,忙得不亦乐乎。我批评她把所学专业荒废了,她却说学以致用,在组织、主持比赛等方面,所学知识完全用上了!
最近,她还找来了一个俄国留学生娜佳,给她教俄语,她则辅导娜佳做汉语作业,两人成了闺蜜,去俄罗斯引种的时候,还去看望了娜佳的父母,回来告诉我,娜佳的父亲好酒量!
知识是相互融会贯通的,抗疫期间,她和我谈论起冠状病毒来,头头是道,见我很惊讶,笑着告诉我,其实,猫的世界里也有冠状病毒,这些知识,都是在猫的防疫培训时学到的。
唉,想不到,老子花费那么多钱送她去学影视传媒,结果她最终却去把玩猫当成了事业,为此,还自觉、刻苦学习多门外语(国际赛猫裁判考证,要求掌握三门外语,比王老四考教师证还难呀)。看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啊。
尽管她现在收入不菲,经济独立了,但我还是资助她,在市中心开设了自己的办公场所,一层是俱乐部和办公室,二层是猫舍和培训、展示场地,设有直播和拍摄间。这种场所,没有样板,我在网上学习,自己设计的装修和分区,完工后,她很满意,专业程度出乎她的意料,直说爸爸辛苦了,我笑道:谁让你是我的宝贝女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