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游记》第一卷中有两章说, 伊里汗(今伊朗)君主Argon(即公文里的阿鲁浑)的后妃死后,派遣了三位使臣到元朝请忽必烈大汗(元世祖)赐给他一个和他亡妃同族的女子为配。这三个使臣的名字是Oulatai(即公文里的兀鲁解)、Apusca(即公文里的阿必失呵),Coja(即公文里的火者),元世祖把一个叫做Cocacin(阔阔真)的公主交给他们,三位使臣请马可波罗一家作伴,从海道护送他们回伊朗。到达目的地后,马可波罗一家便从伊朗返回他们的故乡威尼斯。
两相对照,讲的是一件事情,只是公文较简,没提马可波罗一家的名字和护送公主的事情,马可波罗的记载则情节详细。因为两书的着重点不同:公文是向***请示“分例口粮”的配给问题,用不着提公主和马可波罗等人的事;马可波罗则因为这是他们得以返国的关键所在,所以交代清楚。
同样,伊里汗史家拉施都丁的《史集》中也有和马可波罗书中基本相同的记载,但没有提马可波罗一家的名字。三使臣中,只提了一个火者。这倒不是遗漏,因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明确记载,三位使臣已死了两个,只剩下火者一人。
汉文、波斯文、欧洲文三种记载完全相同,这不是偶然的巧合,也不是马可波罗的抄袭(他那时不可能看到前两种材料),而只能证明马可波罗的记载是真实的,他确实到过中国,而且是由于伴送蒙古公主的机会,从中国的泉州港出发前往伊朗的。
马可波罗书中讲到1282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在北京发生的宰相阿合马被刺的事件,详尽生动。这一事件在汉文的《元史》和波斯文的《史集》中都有记载,情节基本相同而各有特点。要不是作者当时在北京,是不可能写得那样生动逼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