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回应下段教授和小馗子的质疑
查看: 2199|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应下段教授和小馗子的质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2-23 17: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2-24 12:11 编辑

不主流发帖,从新认识中世纪,引发论坛闲人狗咬吵吵。本人看吵得实在不像话,这么简单的事,说来说去也说不明白,于是贴了两张图,打算从一个侧面切入,直观比较下中世纪和宋代的城市样貌……

毕竟,文字是图像的一部分,信息承载量远不如图像。
毕竟,有图才有真相,用文字再现实存世界,无论描述多么精准都是隔靴搔痒。
毕竟,靠皇帝或退休高官们的文字了解历史,会只见州官之火,不见百姓之灯,难免偏差,对古中国产生误解,进而萌发幻想,总觉得祖宗的确是阔过。

没想到帖子发出去后,又引来了段教授和小馗子的强烈不满,表示不服,还码了一堆质疑。

解释起来有点麻烦,专门回应下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2-23 17: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2-24 12:12 编辑

1,画里的问题。

关于绘画的质疑,不过是些艺术史常识问题。

比如,小馗子说【油画是中世纪结束后,文艺复兴时代才诞生的艺术形式】

事实如何呢?

事实上已知最古老的油画是阿富汗佛教艺术家创作的,公元7世纪。而至少从12世纪开始,欧洲人就有油画了。
中世纪是5世纪后期~15世纪中期(476~1453)
所以,油画显然不是中世纪结束后,文艺复兴时代才诞生的,油画恰恰是中世纪诞生,并孕育成熟的艺术。
至于文艺复兴时代,什么文艺复兴三杰之类,则是油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来,看下中世纪油画是啥样的……

罗伯特·坎平(Robert Campin)的油画


《玛丽的婚礼》 1420年 普拉多博物馆



《报喜三联画》 1425~1430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一个男人肖像》(左),《一个女人肖像》(右) 1435年 伦敦国家美术馆



《维尔三联画》幸存的左右两翼,1438 年 普拉多博物馆


扬·凡·艾克 (Jan van Eyck) 的油画


《自画像》 1433年  《阿尔诺菲尼肖像》 1434年  伦敦国家美术馆


罗希尔·范德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的油画


《十字架的后裔》 1435年  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看了这些中世纪的油画,我想,小馗子关于欧洲中世纪的某些误解——诸如【城市居民建筑清一色茅草房】【漂亮的建筑都是后来改建重装的】等异议,基本也已经解决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2-23 18: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混到如今,连小馗那种人都要进行专门解释。
你堕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2-23 18:24 |只看该作者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3-2-23 18:19
混到如今,连小馗那种人都要进行专门解释。
你堕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2-23 18:31 |只看该作者
你贴的依然是15世纪的。我说的也是15世纪的。

而且,你的贞德像依然是19世纪的。

中世纪的城堡都是军事攻势,根本没有美感可言,都是后世扩建重新装修的事实根本无法改变。

历史早就记载你国贫困不堪,这些肖像画根本不能反应整体极其贫困的事实。

油画最早产生于15世纪的荷兰。15世纪以前的欧洲绘画主要是用胶彩和丹培拉(Tempera,用鸡蛋黄或全蛋与适量亚麻仁油和树脂油混合,搅拌成乳状后,再加清水稀释使用)作为绘画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制作工艺复杂,并且有干燥快、不易修改、不易覆盖的缺点,因此许多画家就在实践中不停地寻找更理想的绘画材料配方。经过多种尝试,当时荷兰的两位被称为扬·凡·艾克兄弟的画家,终于找到了最佳的用油调和颜料的配方,结果获得了运笔流畅、干燥时间适中、可层层敷设的优点。这种油性颜料既可运用薄涂透明画法,也可运用不透明画法进行厚涂覆盖,而且色彩能长期保持鲜亮。它可以绘制在经过处理的木板、布、纸上,而从前的材料必须画在精心制作的石膏板或墙面上。这样就大大方便了绘画的运输、展示和保存。后来,又经过许多艺术家在材料和技术方面的完善,油画就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而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如今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2-23 18:33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园林,也极其考究,尤其是雅致是欧洲公共建筑无法比拟的,但是富人的居所,可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家。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2-23 18: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2-24 12:32 编辑

但还有一些问题没解决……

比如,小馗子说【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城乡结合部,不能反映整个京都汴梁全貌】,段教授却说【清明上河图是全景式的,从郊区农村,沿河出入城市,一个贞德进城的片段怎么能比较呢】。一个说,因为不是全貌,所以不能比;另一个说,因为是全貌,所以不能比。

那么,问题出在啥地方,清明上河图是否为当时京都汴梁的全貌捏?

首先,小馗子的【城乡结合部】一定是错的。清明上河图分左右两部分,右边是农庄,猪舍和乡间步道;但左边汴桥,汴河两岸及内城,表现的是城市商业最热闹繁华的部分。

其次,段教授的【城市片段无法比城市全景】,当然也是错的,因为全景中,可以取片段。贞德进入奥尔良,是城市的一角没错,清明上河图的全境描绘里,我们也可以取合适的局部。

再次,小馗子和段教授的矛盾之处,恰恰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关于段教授的):清明上河图是【现实主义创作】没错,但【是写实写生绘画,是当时的人画当时的景】么?

董其昌在《容臺集》中,一句话就讲清楚了,清明上河图【乃南宋人追憶故京之盛,而寓清明節繁盛之景】。

追憶故京,追憶故京,追憶故京,重要的话说三遍……

就是说:清明上河图也是后人根据想象画的!

写生,不是中国画传统。支起画架对实景,一画就是半天这种事,不是中国画师干的,这是西洋画的手法。

中国画的“写生”,讲的是“师造化”,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比如要画京都汴梁的繁华,画师会把自己平日所见,各城区之繁华都搜罗起来,做为腹稿酝酿。待成熟之后,才会在一张纸上“一挥而就”。根据创作需要,主观安排画面各元素,这叫谋篇布局。

张择端画的是自己心中,主观之汴梁,而非现实存在的,客观之汴梁。所以,小馗子认为《清明上河图》不能表现真是的汴梁,从某种角度看也没错,但这并非是指当年真实汴梁城要比《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更繁华,而是远远不如。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2-23 18:35 |只看该作者
画贞德,得是有这个人之后吧?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2-23 18:37 |只看该作者
啊呀,追忆这个词太好了!说明贞德那张画儿不是随军画家现场写实。好,好,这个词儿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2-23 18:43 |只看该作者
大王来巡山 发表于 2023-2-23 18:31
你贴的依然是15世纪的。我说的也是15世纪的。

而且,你的贞德像依然是19世纪的。

绘画是人家螃蟹的专业,你就省点力气回家洗洗睡去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2-23 18:44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公认是北宋张择端所画。金朝人提拔可证。董其昌是什么时候的人物。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2-23 18: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2-23 19:16 编辑

来,先看下右边,清明上河图的真正【城乡结合】部分……






再看下左边,表现城市商业繁华的部分……



本人前一个帖子里取的两段,恰好在这最繁华部分的左右两边,所以是肥肠合适的。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2-23 18:46 |只看该作者
上河图以城门为届,城内城外各一段,城门还有收税的,主要描述的城外风物,因为城外画卷更长,城内不过一小段。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2-23 18:49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都是木制杆栏建筑,欧洲城市也是木质建筑,可是欧洲更穷啊,城市人口不过几万人,脏乱差破世界纪录,同期开封可是百万人口大城,人口密集程度上河图上已经体现。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2-23 18: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2-23 17:48
1,画里的问题。

关于绘画里的质疑,不过是些艺术史常识问题。

你们探讨学术是好事,都别走火入魔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2-23 19:12 |只看该作者
欧洲历史说了,欧洲那些几万人口的城市住宅基本都是茅草屋,但上河图里一到城内,都是有瓦片覆盖的房屋,比同期西方高明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2-23 19: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2-23 20:10 编辑

再贴三张宋代绘画结束“画里的问题”。大家可以比较下,看看宋代绘画和中世纪油画,哪个更追求写实,写生。尤其注意人物刻画。这几张绘画都是人物与生活小场景结合,与上面的中世纪油画题材上近似。(宋代的画,基本都调过色,因为不调整的话,高清原图贴上来,黑乎乎根本就看不清楚是什么)



宋 蘇漢臣秋庭戲嬰圖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 劉松年《補衲圖》(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 陳居中《畫王建宮詞圖》(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 張訓 《禮圍爐博古圖》(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2-23 19:15 |只看该作者
董其昌等人根本没见过上河图原画,都是道听途说,因为当时上河图名声在外,但见到真迹的人少之又少,如果董其昌看过真迹又怎么会没见到金人题跋?可见也不过是人云亦云,未见真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2-23 19: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王来巡山 于 2023-2-23 19:22 编辑

西方追求画的像,中国画追求意境,那是西方油画可比的么?什么叫艺术?要高于生活。写实显然就差了一个档次。对于写实,宋代有工笔画,非常写实,但不被推崇,中国画讲究写意,即便明清有西方传教士带来油画技法也不被看重,审美情趣有高下之别。为什么毕加索说,欧洲没有艺术,只有日本中国有。就是这个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2-23 19: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2-23 19:27 编辑
大王来巡山 发表于 2023-2-23 19:15
董其昌等人根本没见过上河图原画,都是道听途说,因为当时上河图名声在外,但见到真迹的人少之又少,如果董 ...


董其昌如果没见过真迹的话,怎么会说「傳世者不一,以張擇端所作為佳」呢?

有统计指出,现《清明上河圖》有30多本。包括中国大陆藏10余幅,台湾藏9幅,美國藏5幅,法国藏4幅,英国和日本各藏一幅,其中台湾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8幅。至于流传到社会上有多少幅,根本就没人统计得清楚……

董其昌要是都没见过真迹,后来这些人就更难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2-23 19:26 |只看该作者
画的像,工匠而已。意境才是高级意识的形而上的流淌。我就从来不觉得油画是艺术,因为看了之后没有情感共鸣,就如达芬奇,又研究光线又研究肌肉结构,都只是为了画的像,可是,画的再像也是工匠,那不是艺术。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2-23 19:29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2-23 19:13
再贴三张宋代绘画和中世纪的油画结束画里的问题。大家可以比较下,看看谁的画更追求写实,写生,尤其是注意 ...

若论画像人物写实,确实西洋画。
但若说人物写实,谁比兵马俑更写实 ?每个兵马俑神态各异,俱不雷同。据说 是以秦人真实人物为模版。

兵马俑是2400年前的中国工艺,
这种写实,西洋有可以比拟的吗 ?

第3张 画的是 前蜀王建 宫内么
我去过他的墓,在成都。。。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2-23 19:30 |只看该作者
欧洲中世纪后很多画家,为了画的像什么招都有,还有用小孔成像投影的,照着投影描摹,就为了画的更逼真,可那是艺术么?那就是技巧了。不是艺术。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2-23 19: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3-2-23 18:19
混到如今,连小馗那种人都要进行专门解释。
你堕落了。

有必要解释,因为我还不了解(o^^o)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2-23 19:37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3-2-23 19:26
董其昌如果没见过真迹的话,怎么会说「傳世者不一,以張擇端所作為佳」呢?

有统计指出,现《清明上 ...


我看过清明上河图很多研究,和上河图流传历史,早就流传江湖,但是见过真迹的很少,乾隆没见到真迹之前就请画室凭借传说花了一个清院本上河图,画法虽然不一致,但内容却大体一致,怎么说?不但乾隆,在明代有些画家根据传说也花了很多上河图。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2-23 19:40 |只看该作者
光阴之逆旅 发表于 2023-2-23 19:29
若论画像人物写实,确实西洋画。
但若说人物写实,谁比兵马俑更写实 ?每个兵马俑神态各异,俱不雷同。 ...


兵马俑比希腊雕塑还写实。希腊雕塑特别是面部都是理想化的,并不是写实的,但兵马俑却是完全写实的。

若论雕塑,不止兵马俑,宋代很多佛教雕塑是非常写实的,而且中国很多佛教雕塑面部是有感情的,希腊雕塑面部都是铁板一块没有表情不生动。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2-23 19:49 |只看该作者
出土的宋代一批瓷器,真人大小,全是佛陀,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真人一样,重要的是,这些烧制的真人大小的瓷器面部表情非常生动,静谧安详之感观之难忘,绝对是杰作,但知道的人很少,都在美国博物馆摆着。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2-23 19: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2-23 21:19 编辑
刘庄主 发表于 2023-2-23 18:37
啊呀,追忆这个词太好了!说明贞德那张画儿不是随军画家现场写实。好,好,这个词儿好!

贞德那张画,当然不可能是贞德解奥尔良之围时画的,又不是照相,而是后人的创作。但创作者在创作时,总要参考当时的奥尔良城建筑的样子,当时人的穿衣打去创作。尤其是这种写实风格的油画,要填充的东西很多,可能画家还会雇模特,摆放相关道具对着创作……

中国画师画明代人物,能弄个大辫子,马蹄袖上去么?国人会认账么?呵呵,所以,即使是后人所画,也不是全无依据的。显然也有比较和参考价值。再说,欧洲有N多至今还在的中世纪建筑,画师是有借鉴对象的。

我要说明的就是,《清明上河图》恐怕也是后人所画。而且是依据作者“心目中汴梁城,而非客观的汴梁城”。张童鞋把自己平日观察到的其他城市的建筑,人物,场景和繁华景象,依据自己主观认定,去谋篇布局,并集中到清明上河图之中。这一点和油画还有所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2-23 20:10 |只看该作者
给螃蟹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2-23 20:12 |只看该作者

此贴值得最高精华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