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3-2-28 09:56 编辑
教授昨天开了一帖,帖名:我愿俄乌继续打十年
内容一:最终,俄罗斯归还中国贝加尔湖以及远东土地給中国。
内容二:十年后,我去贝加尔湖开湖滨渔家酒店
反响一:外蒙独立是俄国煽动,但外蒙毕竟不属于俄国。
贝加尔湖也不能开湖滨渔家酒店,要划为国家公园。
已经错过机会了,仅有的一次机会……
反响二:天良丧尽
------
去年读过一部《乌苏里边疆游记》,作者阿尔谢尼耶夫是一个有军职的地理学家,有着老派的人道主义精神,特别是他对于近乎野人的森林猎手德尔苏·乌扎拉的友情,可以说深深感动了我,书中提到的那片广袤无比的地域,在地名上、风物上仍有着一点俄国占领前的留存,读来还是有些悲感的,领土的诉求的确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教授的帖点破了这个,把诉求说得非常明了,这个历史上的问题是现实中拉仇恨的一个惯用点
标题愿彼再战十年便是基于此
以教授之才开龙门客栈当金镶玉,显然是戏言,当然,把生意戳到人家脊梁骨上甚至心窝子里的亦大有人在,为了一己的买卖不顾别国的死活的,大有人在,这不是教授能担当的角色,但是他可以抢他们的台词
不主流说:丧尽天良
这正是教授想让他说的,俄乌冲突,我国的态度是一贯的,那就是不要起冲突,起因也是很明白的,俄是以它一贯的性格不得已而为之,被拿捏得死死的,仿佛事关存亡,其实未得正义,乌则是悲剧的代理人,战火延烧一年,外围看来只是营营苟苟的扯淡,战死者都是真的死了,死得何其不值,这让我想起《战争与和平》,想起《上尉的女儿》,想起《日瓦格医生》,想起《静静的顿河》,甚至想起《青年近卫军》,对于战争的检讨是每一个人的事,反战与保卫家园与实现人生的圆满是同一件事,一句话,拒绝做炮灰与甘愿冲在最前沿是同一件事,这是我所理解的人道主义,老派的、经典的人道主义
有些人并不反战,只是反一种意识形态
有些人早已丧尽天良,你不能用丧尽天良来责备它,它没有天良已经好多年了,天良的地方是一个硬壳。孟子曰:无耻之耻,无耻矣。那已经是一个没有耻感的人,没有天良感的人,你已经无法用丧尽天良来责备它
春秋无义战
说起来,新中国对于战争是非常慎重的,战而义,战便是反战。孔子形容文王之德: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拿这一标准来框现在,以领土上没有争议的一个岛子,几十分之一的体量,而容忍它身处治外大半个世纪,是力不能及吗,显然已不是,是利的考量吗,显然不全是,只能说:仁至义尽不是虚言。和平不是常态,而我们近世这一两代人竟以和平为常态了,这里面当然有仁义可以体会,值得颂扬
这不是搅乱他人从中获利以此为常天良丧尽者可以梦见的,这样的话也不必对它讲
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