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养生丸 于 2023-3-5 15:57 编辑
最早在新华书店。那里属于老商埠,民国建筑,有些变成大杂院,七十二家房客似的,有的作为单位使用。或多或少,保存着昔日风貌。尤其一电报大楼,还有当初的自助机,投进一分或二分硬币,可以听到悦耳的机械动静,随之出来各式信封,好像游戏机,每每玩儿不够的地方。
姥姥家距离不远,是幢红砖结构的旧公寓,静悄悄,黑洞洞的,除了木地板的拔缝声,几乎没见过旁人,反正打小儿不愿去。可常常哄我去买小人儿书。
当时叫门市部,一排排的书架,唯独儿童区的浅色油漆,具体忘记。“现金收讫”的小票倒印象深刻。大人锻炼我的缘故。排队付钱,然后取书,背面盖好书店印章。那会儿是个圆圈,中间一摊开的书本形状,横出边框,内部繁体的“新華書店”字样,顶上一颗五角星。崭新的小人儿书有股夏天冰棍儿的味道,伴随蝉鸣,正午阳光,从无昏昏欲睡的时候。
回家肯定先睹为快,饭也顾不上。当然,边吃边看,更加津津有味。这个习惯至今没变。大人不认可,他们设想的应该“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的情形才对。比如看过的小人儿书,得整整齐齐,按顺序摆好。并腾给我一小书橱,不定期地检查。碰巧哪次受到表扬,往往挨顿熊,重新归置一遍。我喜欢把喜欢的放一起,分出三六九等,未必成套。大人难以理解,就像坐火车,窗外一望无垠的田野,似乎一般高矮,仿佛平行世界,而不停追问。即使今天,我同样无法简单明了地告诉孩子,那是怎么回事。
我家附近另有处分店,后开的,隔三岔五跑去看看,到没到新的,主要续集,如西游记、水浒传、杨家将、瓦岗寨、封神榜、三国演义,以及阿凡提、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或者稀罕的单行本,要数七把叉和吹牛大王历险记。还有彩色的。一回一位远房叔叔,酒后带我去买了套猪八戒,光滑的铜版纸,简直爱不释手。坐那儿陪着醉倒街头的他,翻了一下午,旁边车水马龙,过去过来的人。现在想想,不可思议。
渐渐地,识字越多,开始订阅故事大王,知道了孙敬修老爷爷,接着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先前听幼儿园老师讲的一千零一夜也神秘不再。可首次读儿童文学的感觉不同。厚厚一期,头篇虎牛,描写的是一机缘巧合,跟随老虎长大的小牛犊,再次失去父母后,被人训练成斗牛,最终与斗牛士同归于尽的故事。看完说不出来的滋味。其实尚不清楚残酷的意思。而眼下已很难有文学作品打动我了。
图中的画册购于两千年左右,回忆起来,恍惚昨日,依旧那个翩翩少年,事实上如刺猬乐队的“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所唱: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