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性科研成果一般不是出自有计划的重大项目,而是出于科学家的自选课题以及偶然的发现。中国学者也曾从中科院一些研究所的重大成果的研究中发现其中80%最初是源于科学家的自选课题。正所谓“我们有意地去发明,我们意外地去发现”。
因此,必须尊重科学家的学术自由和科学共同体的学术自治,科学共同体需要保持相对的自主性和探索的自由,以免受政智和其它利益集团的压力,保证科学知识的进展。
钱学森说过:“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来源。此外,还有“周光召一问”: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没有做出多少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
2016年科技大会,一名头发花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会上发言道,他从来不在这种场合发言,但这次他“有一个疑问,也可以说是一个请求”。他说:“严格的网络监管,对我们搞科研的人来讲,损失是非常大的。其实通过国外的一些网站,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科技先进国家正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把科研成果转化到了什么地步。因此,是不是可以给搞科研的人一点特殊的方便?”会后传出78名院士联名要求解禁网络封锁,提升科研水平,共享国际科研成果。多么卑微的请求。结果呢?就不用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