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二个人跟我说,这次诗歌聚会活动应该弄成论坛形式,有专门的流程文案等等,不该如此这般潦草敷衍时,我真是有点无语凝噎的,特别人家还指出我发言不庄重,不该把平常的戏谑如“我乐于做师父的舔狗”加进去。
但是,可是,但可是,可但是,原本我所获得的信息量就是组织个再平常不过的普通诗友会,类似于诗歌朗诵分享沙龙——即圆桌小party。怎么到最后却摆成了分层次布局,上面几个座椅和下面几排座椅的?
说实话,我被摁在上面有限几个位置坐下都还满脸懵,不得已庄了仪态端出淑女范儿,看着平素玩闹在一处现在却跟我隔出距离来的诗友们,内心其实是无比抗拒、无比崩溃的。
那么,这个所谓的聚会格局到底是谁负责?为嘛没有人提前知会我一声?中间的哪个环节出现了衔接交接的问题?甚至第一个提出批评意见的人还怪我没有提前到场踩点——她可能并不清楚就算我提前到场踩点了,人家布局没有设计出来我依旧会是“沙龙”思维,不会想到安排成所谓“论坛”格局。
一堆儿自由散漫的诗人或诗歌爱好者,囿于俗世琐碎或迟到或早退是惯常现象,哪里可能处处按规矩流程来?也不过是个平等主体间临时组建的小型聚会而已,难道还有什么行政管辖权去要求这样那样的?“论坛”?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称谓,也不想想这么些“散兵游勇”是不是能够相匹配!
包括要求我把朗诵诗稿以PPT的形式投放出来的。我能不能说,这一次室内恰好有装备给了我被声讨的理由,我们大多时候于郊外只有个移动话筒又怎么办呢?何况最初给我的信息也并没有投影仪的说辞,我还专门去做了一张“做了就报废”的主题横幅。晕乎乎,上哪里说理去?
说到底就是:我把一个摆放成严肃论坛的会议室,整成了不伦不类的嬉皮聊天室。话说回来,如果常规的小聚会都整这么复杂,什么PPT,背景音乐、图片,流程……我还是索性买块豆腐多撞几次好了!
好在后来师父安慰说,你做的已经很好了,给你打99.9分,不要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人家是老领导下来的,不太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而已。话锋一转,又说,大不了中秋节筹划个大型活动现场,专程请领导们来看看咱们的流程,如何?
诗妹也说,就是、就是,本来想轻松愉快碰个头,聊聊天、侃侃诗,勾兑一下感情,弄得等级森严煞有介事的干嘛呢?今天已经拘谨得不得了,再多整几次的话,保管下面几排的人都跑光了,谁耐烦天天仰视你们几爷子?
好吧。我承认,有被安慰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