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卫视的音乐竞技节目《歌手》2017年第八期中,一首民谣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由音乐诗人李健重新演绎,得以咸鱼翻身。其时李健的唱功已经进化到炉火纯青,以其平滑干净、极具穿透力的独特声音完成了一场全方位情感输出。
李健一向推崇表达的克制,从而给受众留出更多感受空间。当年的节目现场还有个插曲颇为耐人寻味,一名以飚高音著称的流行歌手在表演中把自己感动得痛哭流涕,而台下观众似乎并不买账,无动于衷。紧随其后出场的李健虽一直在平静地吟唱,却让观众感动不已,泪流满面。克制的演绎正是对羞于表达的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精确诠释,因作品自身所展现出的内在力量已经足够强大,没必要再去声嘶力竭。
此曲也成为李健此后的演唱会必唱曲目。此前这首歌并没有给原创作者许飞带来多少的创作自信,她认为歌曲对父亲的描述太过平庸,并不比市场其他同类歌曲更能打动人,因而未将此歌收录专辑,只是以单曲形式在网络发布。
歌词作者是军旅诗人董玉方,他把个人诗中勾勒出的父亲形象贡献出来,转换成女儿视角给了合作伙伴许飞。一开场便铺陈出一幕幕琐碎的年代划痕,像胶片老电影的画面,粗糙中饱含亲切,喜悦、慌乱和无助的父亲的仓皇登场,回忆由此一点点揭开。
李健曾不止一次表达过他对歌词精神内涵的重视,这次翻唱保留了原作的年代感,对代入视角进行了性别切换,当然也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在无法割舍的情感之外,作为承前启后的血脉传承者,儿子将在家庭中扮演未来父亲的重要角色,因此往往被寄予更多厚望。然而,此时歌中的父亲却只是发出一声微微的呼喊——但愿他们不要活得如此艰难,这卑微的祈求是暗夜的光,在微光中,父亲渐行渐远。
作品在结尾处添加的一段歌词意境更进一层。由个人遭遇抽离出来,将单纯的个体情绪转化为对时代的痛切回顾,把目光聚焦到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顺着忽然高亢的歌声指引,我们满脸血汗的父亲奔波在夕阳下,他们拥挤,疲倦,忍耐,沉默,他们大多数的命运注定被收割和误读,却穷其一生去护佑着这条庄严的生命之河,一往无前,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