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六镇 于 2023-7-13 09:27 编辑
起义势在必行
“四一二”,老蒋杀共,国共破裂在即。但此时中共还心存侥幸,力图策动联合国民党左派讨蒋,然而可能发生在国民党内部之间的战争并未兴起,而且越来越渺茫。
在国民党左派军队阵营中,先后出现夏斗寅部和许可祥部倒戈。
夏斗寅部倒戈后直扑武汉,但在武昌城外被由中共控制的国民党军第4军叶挺部击败。许可祥部则将矛头直接指向湖南农运,大批组织农运的中共骨干被杀。
此前,在北伐军攻入湖南时,中共在湖南组织起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为此,毛泽东还写下名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然而,由中共在湖南组织起几百支几十万农民赤卫队和工人纠察队,据说还有5000支步枪,被许可祥一个团1000人,打得七零八落。
中共所控制的不管是农民赤卫队还是工人纠察队,仍属于松散型组织,遇到有组织的正规军,便成乌合之众。
许可祥的马日事变,让中共彻底明白了建立正规军事武装的重要性。
此时的国民党虽然羽翼已丰,仍是革命党,占据中国统治地位依然是北洋正负。如果国民党左右两派军队对打起来,最大的受益者是北洋***。被北伐军打垮的吴佩孚、孙传芳这两方势力有可能死灰复燃,因为北伐还没有完成。
由此,蒋介石的南京国民党***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党***更趋于合流。至1927年7月,合流迹象已露出端倪。
此时,善于发动思想阵线战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一脸懵逼,精神近乎崩溃;懂俄语的中常委瞿秋白与苏联顾问鲍罗廷不知去向。
“让不能担负起责任的人休息去吧!我们不能就这样散伙”
这是负责中共组织工作的中常委张国焘发出的声音。
张国焘组织李立三、蔡和森、周恩来几个中常委担负起领导责任。
李立三最先提出武装暴动。
理由:众多主要党员骨干多委身于叶挺部队的控制范围内,一旦汪精卫武汉国民***开始清共,那么叶挺的部队一定是首先遭受清理的重点。与其被动,不如主动。
周恩来提出具体部署是:即驻扎于九江的叶挺部攻取南昌,而后南下至广州汕头。因为南昌为四战之地,宜攻不易守,转移到广州汕头海丰,控住一处出海口,获取国际外援后,扩张势力,再次北伐。
张国焘拍板并提议周恩来任起义总前委书记,领导起义。
因为周恩来在国共合作期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与叶挺及所部带兵的黄埔同学都很熟悉。周还任中共广东区军事部部长,因中共中央还未设立军事部,由此周领导的中共广东军事部顺势成为中共中央军事部,周仍任部长。所以周应是组织领导实施起义的不二人选。
李立三、周恩来先后赶赴九江叶挺部组织策划起义,蔡和森病重不能工作,张国焘坐镇中央。
此后发生了张国焘由最初支持起义,到箭在弦上之机又要求重新讨论起义的事情。这是怎么回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