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这话题的人不多,民国大师以及前人都没法谈,因为文化偶像都必须得端庄,好让没有文化的大众崇拜。反端庄文化应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个值得仔细捋一捋。
要说起来,民国虽然没有什么正式的反端庄文化,但政治革命的激情,务必也要带着一点文化革命的要素,这点错不了。那么,民国诸位大师中,哪位有反端庄文化的痕迹呢?统览一下,你还真能发现,就在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的阶段,口水文就登上了台面,骂人再也不用之乎者也了,痛快得很。而其中,存在第一位这种倾向的,我发现是陈独秀同学。陈独秀同学有一本文集被收录在民国百家中,他写的文章分成两种语言风格,一种是文言文,一种是白话文。文言文的,显然保持着八股的之乎者也的行文风格,而一旦用白话文,嬉笑怒骂的痕迹已经悄然展现了。
也许陈独秀是个调皮的革命者,也是个行动者,他后来确实革起个命来了。
白话文运动,让一批鲜活的作者登上文坛,但那时候的文坛还不是个屁,还是一个偶像的舞台,反端庄文化对于纯文人来说并不合适,只对离经背道的革命者合适,所以后来虽然鲁迅骂得凶,但毕竟还是戴着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帽子的,所以,那行文还是端庄得很。
其实,在偶像时代,那有限的话语资源,通过编辑的层层筛选,几乎没什么反端庄文化冒头的机会。所以,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政治化了,写文用语更加讲究了,白话文运动带来的那点鲜活气息,也被淹没了。
但早就有一大批的作家受不了了,中国八十年代,除了路遥和柳青这样端庄的作家,还有一批开始写俏皮话的作家诞生了,像贾平凹这样的,悄悄的走上了舞台。到了九十年代,经济大潮席卷了中国,文坛坐不住了。冒出个王朔这样的玩意,王朔可谓是凭着电影和网络崛起的。网络世界的初期,网民们还是端着的,写个网文,还老想着正儿八经的码字,早期的榕树下甚至还流行编辑制度,大概是想阻挡一下口水话的文化世界。但确实是螳螂挡车了,等到韩寒一句“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喊出来后,中国的反端庄文化算是正式的登台了。端着的作家,全被网络流行语给淹没了。
视频网络时代,你时常看见陈丹青王朔大师们口吐莲花就不要觉得奇怪,这都是网民的口味。大师尚且如此口吐莲花,我国网民再也不用为行文用字感到烦恼了,直抒胸臆最舒服,网络上到处都是cnm一点都不奇怪,谁端着谁就是挨骂的那个。
童天一就是这样端庄的传统文化人,其在20年的关天茶舍里,挨骂得最多,挨骂的时间最长,童兄心胸甚是广阔,如果心胸狭隘一点,早就给骂死了。
反端庄文化是草根文化革命的胜利,作为草根,自己也获得了话语权,甚是欣慰,但作为一个读圣贤书长大的想端着的传统文人底色,又为这样的无下限感到悲伤。
也许放浪是大众的天性,网络这条通道,是无法限制的,在泥沙俱下的局面下,唯有依靠自己尽量的端着。没办法指摘那些以小人自居痛骂君子的现象,这是一个大时代,是最大限度上的宽广的释放,任何人都无力阻挡。
但唯有求自己尽量端着一点,因为端庄,不失为千年的底蕴,端着仍然有它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