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在《早已心中无波澜》里,聊及大连的近期地震,似云淡风轻,也似安守宿命,说,人皆天命,不管你服不服就这样。还发了一组随手拍,定义为追求生活的美好。其中有两张,是阳光下的高楼。
地震话题和建筑画面,延伸出来一段对话。引用如下:
你坏死了:我发现北方的房子都是内阳台,很少有带外阳台的。在广东,没有外阳台的房子是卖不出去的。
金豆豆:汶川地震那年,援建我们单位的,就是你说的北方人。内瓤式构造,压根儿不符合本地实情,冬季就不说了,夏季真是……逼仄又闷热,难受得不要不要的。
你坏死了:我怎么感觉同样的对话我们曾经有过,是幻觉吗?
金豆豆:啊?这个……我莫有印象了。也许是真的,也许是恍若似真……我平常也有过这种,似曾经历的场景。
“似曾经历”的场景,很多。与之相似的,还有:1、某种场景好像在何时经历过;2、某种感觉好像在何时有过;3、某个地方好像在何时去过。
记得有一年,跟先生还是恋爱状态。我俩骑自行车去了什邡。哈,恋爱的力量无穷大。闲玩够了准备返程的时候,在岔路口有点懵:顾着眉来眼去,绕了很多弯路、小路,忽而方向就没了。
先生指了一条道,说,走吧,右边的这条道。
我素来迷信他的判断,但那时、那刻,鬼神神差的,我说,好像不对,该是左边的这条。
他笑得哈哈的,说,你个路痴,怎么可能?
看了他一眼,很认真说,很奇怪,你可能不信,就这个争论的场景,连同这岔路的判断,我好像经历过。不是女人的第六感,而是,类似《红楼梦》里,宝黛之间的对话,“这个哥哥(妹妹)我见过。
先生笑了,想了想,说,冥冥中的事,谁知道呢,或许前世的记忆?你曾是这片天空的人。
照我说的方向走,七拐八拐的,还真……走对了!
跟小坏这段对话,让我关联起记忆,索性请教度娘,看看有没有相关诠释。一个名词跳入眼帘:既视感。说来惭愧,我之前都写作:即视感。意外收获,纠错了,我这文字强迫症啊!
度娘资料显示,这类生理现象,也叫海马效应,“似曾相识”的幻觉记忆,在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身上都有过。小坏说“幻觉”,刚好吻合了。
诠释为:既视感是真实存在,有科学解释的东西,不属于灵异事件。好吧,推翻了我和先生前世今生的谬论。继续往下看:既视感来源于大脑的联想,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想象力里就浮现出曾经有类似的场景。
统计数据显示:1.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2.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3.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托尔斯泰或哪位文学巨匠的著作中经历过独特的感受)。
对号入座的话,上面三种情况……我都符合。“既视感”是我的基本特征啊!
设若不归纳为刻板的科学思维,而诠释为某种幻境的话,该是多么浪漫又美好的可憧憬画面?唉,一声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