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梦回故乡】火把,给黑夜一双眼睛
查看: 2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梦回故乡】火把,给黑夜一双眼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9-18 19: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一
  想来是过于固执,或是有些狭隘,对于已经生活了近三十年、不停换来换去的大小城市,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这么多年过去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边关到内地,从县城到省会,从东北到华北,包括那些因工作和旅游缘故一走而过的大都市或小镇子,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让我心甘情愿的停下脚步,也还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够让我静下心来开始“择一城而终老”的后半生。
  正如郑智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演绎的那首时代神曲《水手》中唱的那样:“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
  带着这样的人生困惑,每当夜晚来临,每每行走在华灯摇曳、彻夜通明的都市里,时不时地,没有由头的,会匪夷所思地思念火把,思念年少时在山乡老家使用过的那些土得掉渣的古老火把。




  二
  时光倒流三十多年,在我那偏僻贫困的四川开县山区老家,使用电池的手电绝对是稀罕物件。即便买得起外壳,不菲的电池开支还是让大多数人家望而却步。
  老家一带,手电被称为电筒。那时的电筒都使用电池,山村也压根儿看不到即充即用的电筒,原因很简单——尚未通电。当时,夜间照明无外乎两个途径:在家靠煤油灯或松油,出门靠传统的火把,除此无它。
  关于煤油灯,不想回忆也不愿描述,总之很昏暗、很熏眼、很不舒服,除了烟熏火燎,就是黑乎乎、臭乎乎、油乎乎,反正全是些不太美妙的生活体验。
  用从松林拾捡回来的松油块点燃照明,倒是不错的选择。燃烧充分,几乎无烟,并且有一股特殊的香味,用它照明,不仅眼前光明,心里也亮亮堂堂。
  至于夜间外出的乡村火把,可说可讲的就多了。
  没有电筒的岁月里,火把是偏远山村走夜路的必需品。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的火把并不像影视作品中那么讲究、那么好看,既不用油,也不用布,更不追求材质是否优良、外形是否优美、线条是否流畅,而是就地取材,有什么用什么,怎么方便怎么来,只要易燃、明亮、抗风、持久就好。
  这也契合了偏僻山村数千年来的生存哲学:内容比形式重要,实用比耐看重要,老实比精明重要。



  三
  除了免费但并非天天都有的明媚月光,山村的火把,想来是这个世界上最接地气也最环保的夜间照明方式了。
  其中,最简易的火把,应该是干枯的稻草了,也就是老家所称的枯草。需要的时候,把一小捆枯草简单扎一扎,让其更为紧实耐燃一些,之后就可以作为火把使用了。
  枯草火把的燃点很低,几乎一点就着,照明效果也不错。但缺点也很明显,烟比较浓,有点熏眼睛,更主要的是燃得太快,不一会儿工夫,就得烧得一干二净。
  如此这般,枯草火把只能适合走较短的夜路。
  夜行同伴较多的时候,枯草火把往往是首选。一个人负责举着燃烧的火把照明,其他同伴每人怀里夹着一小捆枯草,其中有人负责给手持火把者提供扎好的枯草,接续供应,随取随用,确保火把不会熄灭。
  如果是一个人,如果要走较远的夜路,最理想的火把,当数葵花梗。
  在我的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山乡老家,直到现在,葵花不叫葵花,也不叫瓜子,更不叫毛嗑,而是叫“万儿红”,葵花梗自然也就叫成了“万红儿梗”。
  这是一款非常适用的火把原料,轻盈,耐燃,烟小,明亮,绝对是火把中的上品。
  万红儿梗火把好用,但制作工序却比较麻烦。
  先要把刚从地里砍回来的万红儿梗泡在水田或堰塘里,泡上十天半个月;沤到发臭脱色,捞出来,用清水冲净外壳;用手把万红儿梗里面的填充物抽出来,随后自然晾干,就可以作为照明用的工具了。
  加工完的万红儿梗白如雪,中间空,易燃烧,有一股自然的清香,拿它当火把走夜路,脸上有光,心里也非常托底。
  诚然,万红儿梗也不是万能的,它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




  四
  刮风或下雨的夜里,使用火把夜行,绝对是一件闹心事。稍不注意,火把就会熄火,并且很多时候没有重新点燃另一只火把的可能,接下来的夜路,往往只好摸黑前行。
  因为这个缘故,山里人大多练就了摸黑走夜路的本领——就算伸手不见五指,也能凭着记忆,缓慢但却安全抵达目的地。
  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熟悉路况,知道哪里有沟沟坎坎,哪里河沟小溪,哪里有悬崖峭壁,否则,就有可能发生跌落山崖、受到伤害的危险。




  五
  关于火把,我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跟着哥哥姐姐,或与小伙伴们一起,打着火把,结伴去数里之外的人家看露天电影。
  老家山村通电,应该是1989年前后。在此之前,红白喜事才有、依靠发电机提供电源的露天电影,简直就是整个村子甚至附近几个村子的大事要事。
  每每得知谁家办事有电影可看,只要获知讯息,不管多远,半大孩子和小孩子们总会打着火把,不管不顾地前往观看。
  因为晚上要忙着宰猪草、煮猪食和其它永远都忙不完、干不完的家务,大人们一般不会去看露天电影,但一般也不会阻止家里的孩子去,而是叮嘱大一点孩子带好弟弟或妹妹,要带好火把,走夜路要小心,别摔跟头别受伤。
  记得上初中前,只要附近人家办红白喜事,只要有露天电影可看,二哥二姐和左邻右舍中大一些的男孩女孩,就会领着我们一帮小屁孩儿,打着火把,大呼小叫,真正的翻山越岭,真正的跋山涉水,真正的不辞辛苦,那个执著劲,现在想起来还有些莫名的感动。
  1989年前后,老家一带终于通电了,可以充电的电筒、矿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在黑夜里燃烧了数千年的火把,与松油块、亮盒儿等古老照明工具一起,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并逐渐被抛弃、被遗忘。
  至今,每每看到影视作品出现的火把,心里总会掠过温暖而踏实的感觉。行走在灯火通明的都市夜里,也会经常想起儿时用过的那些土得掉渣但却印象深刻的山野火把。
  火把,给了黑夜一双又一双眼睛,亦让我牢牢记住了归乡的路,至死不会迷途。


  渝夫2014年4月16日晨草于沈阳,2020年3月18日晨完善于石家庄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9-18 19:39 |只看该作者
真没用过火把,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9-19 06:3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