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有期啊 于 2023-9-26 20:11 编辑
中国哲学十讲,李石岑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第一讲 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的比较研究
先生认为中国哲学比西洋哲学更难以研究。
从发展过程观察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中国哲学从成长期道发展期的各个阶段,从形式上讲,和西洋哲学发展的各个阶段有相同之处。
第一,成长期 中国哲学公元前三世纪以前。西洋哲学公元前四世纪以前。
第二,嬗变期 中国哲学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中。西洋哲学公元前四世纪到十七世纪初。
第三,发展期 中国哲学十七世纪中至现在。西洋哲学发展十七世纪初至现在。
先生将孔子和苏格拉底放在一起比较:
认为孔子提出正名,维护制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苏格拉底提出概念,认为事物的本质可以用概念表明。真正的知识是概念的确定。倡言知识即道德。
两人异曲同工。
将孟子和柏拉图放在一起比较:
孔子提出一个名,孟子提出一个我,一个心。
单就名字,还是知识论上的见解,我和心便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了。
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仁义礼智根于心。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所存者神。
柏拉图,苏格拉底提出一个概念,
他便提出一个观念或理念。柏拉图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观念的幻影。
斐多:观念之来也,则万物产生;观念之去也,则万物消灭。
将宇宙万物作一种系统的说明,所谓系统是心的系统,神的系统。就心的系统常为唯我论,就神的系统常为有神论。
将荀子和亚里士多德放在一起比较
孔子提出一个名,荀子便特别在名字上着力,有正名篇。
荀子所谓名守,即是分。有贵贱之分,有尊卑之分。推而至于美恶、厚薄、佚乐、劬劳之分;“管分之枢要”,便是“人君”。
人生而有欲,欲即是性,我们必须化性起伪,才能发生礼义。礼的三本,天地,先祖,君师为主题,宝塔式的阶级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