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周道通书
阳明先生的学生周道通写信请教老师程子的一句话:
“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
这句话很多人不明白。在周道通请教阳明先生之前,有人已经早请教朱晦庵:
“何故不容说?何故不是性?”
晦庵答云:“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
周道通学习朱晦庵的回答,不但没有明白程子的原话,对晦庵的回答也是犯糊涂。于是继续请教阳明先生:
“二先生之言皆未能晓,每看书至此,辄为一惑,请问。”
阳明先生回答分成好几个层次:
第一步:
“生之谓性”,“生”字即是“气”字,犹言“气即是性”也。
(这是解释字义)
第二步
气即是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气即是性”,即已落在一边,不是性之本原矣。
(这是解释程子的原话)
第三步
孟子性善,是从本原上说。然性善之端,须在气上始见得。若无气亦无可见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气。
(继续引申到孟子的性善)
第四步
程子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是为学者各认一边,只得如此说。
(结合孟子的性善论,回头总结程子的话)
第五步
“若见得自性明白时,气即是性,性即是气,原无性气之可分也。”
(这是阳明先生自己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