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关天茶舍 作人,总不能乱猜疑人吧「更新❺」
查看: 114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人,总不能乱猜疑人吧「更新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11-26 13: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11-27 08:05 编辑





李籲问:“每常遇事,即能知操存之意,无事时如何存养得熟?”
伊川先生答曰:“……有义理之养心耳。但存此涵养意,久则自熟矣。”

“如何存养得熟?”
“久则自熟矣。”

一问一答间,便见得作人如同读书作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唯在一熟字耳;从心所欲不逾矩,人情练达,亦在一熟字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11-26 13:17 |只看该作者









人人都是平生第一次作人,人非生而知之,孰非是个生手?今学者李籲“敬而不自得,又不安者,只是心生”,心生,不熟练也。譬如“今时人看《易》,皆不识得「易」是何物,只就上穿凿。若念得不熟,与上添一德,亦不觉多。就上减一德,亦不觉少。譬如不识此兀子,若减一只脚,亦不知是少。若添一只,亦不知是多。若识,则自添减不得也。”人的性情其实是一种能力,勤学,厚养,久则自熟。作人不熟时,要么不该说话时却多嘴多舌,该表态处却瞠目结舌。

伊川先生曰:“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读书,要先明白义理,然后见情意,求义理靠逻辑,通情意凭默契。作人也如此,年轻时认死理,“恭而无礼则劳也……不爲自然底道理,故不自在也。”马齿渐长,僵硬教条上可以从权,讲些情感,处事待人接物便圆融。

横渠先生作《正蒙》,书成,寄伊川先生。伊川先生读其“所论道体,觉得源头有未是处”,故答曰:“所论大概,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厚之气。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多窒,小出入时有之。更愿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

什么意思啊?《正蒙》书里的义理都不是不对,只是“无宽裕温厚之气”也。书中义理皆逻辑推理“考索至此”,所以读起来“有苦心极力之象”,“非明睿所照,而无宽裕温厚之气。”

“明睿所照”,与逻辑推理不同。六祖云:“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明睿所照”≠“考索”≠“思量”,“明睿所照”=“言下须见”,不管说什么,不管思什么,不管怎么言说,都要照见,如在目前,如面对面。

司马迁作《孔子世家赞》:“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想见其为人”,即伊川先生“明睿所照”,即禅宗六祖“言下须见”。既已有所照,有所见,便脱离文义,进入情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此之谓熟哉。

作人亦须熟如此,入天如地,入地如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11-26 13: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11-26 13:30 编辑









读书,读书,读的是文,读文的是心。“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义和意,一端熟见于文,一端熟明乎心。读书,一端的文宜熟读得破,一端的心要熟养得平而静。是故明道先生曰:“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读书写字,要学会见自己的心。

明道先生又曰:“性静者可以爲学。”心平如镜,静则明。禅宗孜孜以求的,便是养这块心镜。明道先生和阳明先生讲心学,不说把心磨成镜,但说养心宜静。

静则如镜明。镜上若有玷污,便不明。“明道先生在澶州日,修桥少一长梁,曾博求于民间。后因出入,见林木之佳者,必起计度之心。因语以戒学者,心不可有一事。”“起计度之心”犹如玷污镜面。“心不可有一事”,镜面不污不损,读书应事便容易照的广大,见得精微。

明道先生曰:“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已,更有甚事?”「感」与「应」,便是心静而明。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11-26 13: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11-26 13:30 编辑









明道先生曰:“「思无邪」,「毋不敬」,只此二句,循而行之,安得有差?有差者皆由不敬不正也。”「思无邪」,静也。「毋不敬」,敬也。

“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将圣人之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静切己,敬切己。故曰:“凡人才学,便须知著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敬和静,切合于自己一身,此著力处也。

伊川先生曰:“凡看文字,如七年,一世,百年之事,皆当思其如何作爲,乃有益。”读书求义理,默契其意,有会于心,然后笃行之,有所作为。读书,为人生,为众生。此之谓得力处也。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1-26 13:22 |只看该作者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无论做什么,无论怎么做,都要先作人,作人是最高目的。

读书即作人,作人即读书。都要明辨义理,洞悉情意,思无邪,毋不敬。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游定夫问伊川“阴阳不测之谓神”。
伊川先生曰:“贤是疑了问,是拣难底问?”

读书贵疑,于不疑处起疑。“不知疑者,只是不便实作。既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处,是疑也。”读至此,不禁心一沉,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读书亦作人,作人亦读书。作人难道须多疑乎哉,总不能无事无非处乱猜疑人吧?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1-26 13: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1-26 13:22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无论做什么,无论怎么做,都要先作人,作人是最高目的。 ...

不疑则不思。
有疑问,不代表提出疑问的人是正确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1-26 13: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整体上还是很有心得的,运用于作人谋生,如果像读书般明理,就要检查自己,这个是很难的。
读书,检查书本词句多一些。
做人,要检查自己,就难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1-26 13:31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3-11-26 13:27
不疑则不思。
有疑问,不代表提出疑问的人是正确的。




你说怎么办呗~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1-26 13: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和沩仰宗的说法有点象:
“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你欲吃饭,我便捧羹;你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便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
方圆默契之意。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1-26 13: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1-26 13:31
你说怎么办呗~

多了解。
人们常常在出发点上都是正义的,但对事情的了解不全,导致对事情的结论产生偏差。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多了解,接受非自己所愿的客观信息。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11-26 13: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结论是价值观对条件的运用。

疑问处在哪里?显然是对事物的客观性认知是重要的环节。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1-26 13: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又说直心是道场。但这个直心,有商榷。直心是否有染,难以察觉。不留间隙也没有用。
我猜这是六祖禅: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1-26 14: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1-26 13:41
又说直心是道场。但这个直心,有商榷。直心是否有染,难以察觉。不留间隙也没有用。
我猜这是六祖禅:对境 ...

有反思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11-26 14: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3-11-26 14:02
有反思了。


是啊。自认为正确的想法,不一定有预期结果,故:看脚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1-26 14: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1-26 14:05
是啊。自认为正确的想法,不一定有预期结果,故:看脚下

直心是道场。
知道直心就知道道场。
首先你反思了直心。
但最后你应该知道,直心这两个字没啥好反思的。
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对这两个字的领悟是什么。
是自己的事,不是字的事,更加不是别人的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1-26 14: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3-11-26 14:19
直心是道场。
知道直心就知道道场。
首先你反思了直心。


反思的不是直心,直心无法分析。反思的是果,由果看因。所以说,看脚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11-26 15:07 |只看该作者
「感」与「应」,便是心静而明。有感有应,便有一些通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1-26 15:08 |只看该作者
明睿所照”=“言下须见”,不管说什么,不管思什么,不管怎么言说,都要照见,如在目前,如面对面。
纪实性?当下的,都要对应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11-26 15:10 |只看该作者
也看了回帖,一个人一个思想状态。所以着重点也不大相同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11-26 15:12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1-26 14:44
反思的不是直心,直心无法分析。反思的是果,由果看因。所以说,看脚下

好久不见亲,问好,周末愉快,交流愉快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11-27 07:36 |只看该作者
薄荷味 发表于 2023-11-26 15:08
明睿所照”=“言下须见”,不管说什么,不管思什么,不管怎么言说,都要照见,如在目前,如面对面。
纪实 ...





照,见,说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不管是数学,虚构小说,交响乐,哲学,历史……只要读得熟,都能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另一种思维方式,思量,逻辑,只能抠字眼儿,不能 见,不能照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11-27 07:38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1-26 14:44
反思的不是直心,直心无法分析。反思的是果,由果看因。所以说,看脚下




反思的  可以是  果,可以 是 因 ,可以是  缘,还可以是  心  本身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11-27 07:41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1-26 13:37
和沩仰宗的说法有点象:
“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你欲吃饭,我便捧羹;你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 ...




这个帖子里有一部分是 禅宗的内容,肯定与沩仰宗有关


你引用的沩仰宗这一段话,是把因果直接端出来,是得道人语


我帖子里是分析来龙去脉,是悟道人在路上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11-27 07:43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3-11-26 13:37
多了解。
人们常常在出发点上都是正义的,但对事情的了解不全,导致对事情的结论产生偏差。解决的办法, ...




你这种思路好像还是“思量”

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办法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11-27 08:04 |只看该作者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无论做什么,无论怎么做,都要先作人,作人是最高目的。

读书即作人,作人即读书。都要明辨义理,洞悉情意,思无邪,毋不敬。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游定夫问伊川“阴阳不测之谓神”。
伊川先生曰:“贤是疑了问,是拣难底问?”

读书贵疑,于不疑处起疑。“不知疑者,只是不便实作。既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处,是疑也。”疑有两种:

❶“贤是疑了问?”心不定不静,故犹疑。
❷“贤是拣难底问?”义理上有疑。

义理上有疑,须观物;心不定不静,须反求诸己。

问:“观物察己,还因见物反求诸身否?”
曰:“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此合内外之道也。”
又问:“致知先求诸四端,如何?”
曰:“求之性情,固是切于身,然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

读书与作人,都朝这两个方向成熟:内求己心,外推物理,心与理合,是谓中庸。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11-27 10:47 |只看该作者
作人?为什么不是“做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11-27 10:53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1-27 07:43
你这种思路好像还是“思量”

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办法

不思量,那就没话可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11-27 12:4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1-27 10:47
作人?为什么不是“做人”





做人,是自己与其他人交往
作人,是自己督促自己上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