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3-12-1 22:08 编辑
就是我们发小聚会的时候,挨着我的那个光头的兄弟。
我说了,他很了不起,就说说他的了不起吧。
年龄上说,他和我同岁,都是1958生人。只是我生日比他大了差不多七八个月,所以,我是他哥。
当年在战备医院的时候,我们两家前后院。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母亲是医院眼科的医生,父亲是走五七道路的五七战士。
医院回迁的时候,他家走的比较早,他父亲属于教育系统的,回去就在一所学校当校长了。
我是1975年底参加工作了,据说他随着父母回去之后,读了不长时间的书,就当兵走了。在青海某地铁道兵。只是他有点绘画的天赋,没直接钻大山,挖山洞,修铁路,而是一直在机关做通讯员之类的。大概就是三年兵吧,然后就转业了。
那些年车马人生,也没有什么通讯联系工具,期间偶尔见一两次面,也没问的太多。只是知道,他后来从企业辞了,自己下来跑出租。一台红色的捷达,是他养家糊口的工具。期间有一年夏天他和夫人还有女儿,我和夫人还有儿子,我们一起去了瓦房店的仙浴湾海边玩了一整天。
再后来,我去南方工作差不多十年,期间和同学们联系不多。回来之后和大家联系多了,经常在一起坐坐。
这哥们的故事就从这时候开始。
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哥,你不是一直骑行吗?给我推荐一款山地自行车。
我说推荐不了,因为我现在骑的这台UCC德曼特2.0,是美国品牌,台湾制作的,我都骑了十好几年,基本算是没人稀罕的傻大黑粗,我唯一喜欢的是因为它结实,抗摔。但是也太重,整车的重量不低于十几公斤。铝合金加锰钢,典型落伍的东西。所以没丢弃,是因为这是当年友人送我的,我结束南方工作,特地从南方航运回来的。不过,我还是给他推荐了国内骑行市场算是第一品牌,台湾的捷安特。
过了没几天,他微信上喊我,说是买了,整车是碳的,一万四,并且视频给我看。这是大约疫情刚开始的时候。
然后告诉我除了车子还有装备七七八八的,也花了数千快。
然后他就开始了骑行生涯。最初问我骑行要注意什么,以及什么是踏频之类的。我说注意什么,注意安全啊,踏频那是自行车骑行的一个专业术语,大意就是在恒定的时间里,你踩踏的频率,一般说来这个数字要有耐久和稳定。
他胆子大,没几天就和几个他认识的车友,骑行去了营口,回来的路上,摔了一跤,把锁骨摔断了。说实话,我听了不吃惊,骑行有不挨摔得吗?我如今右肩头的肩胛骨都是错位的,非常明显的那种,有时间也说说这不怕丢人现眼的事情。
他告诉我所以选择骑行,是因为他血糖,血压都不怎么好,听说骑行可以调节,我听了不置可否。
摔了之后,没两个月他又恢复骑行了,而且越骑越疯,越骑越远。东三省不夸张他基本都骑到了。
再后来一天他微信上告诉我又买了一台捷安特的公路车,也是一万四五的全碳。说是,这个用来在市内骑行。这仅仅是疯狂的开始,他竟然把两台汽车卖了,一台铃木,一台捷达,全部卖了,然后同学聚会他说:后半生就靠自行车了。
他真没吹牛,那天聚会我问他,两台车的公里数,他说长途骑的是山地车,公里数差不多七万多了。短途的是公路车,骑了差不多三万多公里。
不到三年的时间,差不多十万公里,牛不牛,狠不狠?
2021年六月的一天,他突然给我一个定位,我看是成都,我想起来,这家伙说要骑行G318,这是进藏啊。果然,他单车运到成都,骑行到雅安,开始骑行G318,从雅安到拉萨,大约是两千六百多公里,期间海拔四千多的高山就不下六七座甚至更多。和他同行的是大连的一个骑友,两个人没骑多久就分了,因为刚爬二郎山那个人出现了高反,无奈回去了。这家伙一人一车,继续骑行。路遇北方的一群骑友,能有七八个。
刚骑了两天,一个五十刚出头的女骑手,倒下再也没起来。
他说站在七十二道拐的时候,看着边上竖着那个牌子:此地,骑行者罹难人数是XX人。
一路艰辛,终到布达拉。站在雪域高原的拉萨,他圆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