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六镇 于 2023-12-15 09:47 编辑
电影《开国将帅授勋1955》上映以来票房遭遇麦城。投资3亿,票房才90多万。有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这部弘扬主旋律巨作由唐国强导演并主演,这个“奶油小生”太招人讨厌:二是说教性太强,不合现代观众口味。
这里说一段真实的将帅故事,可能会让将帅更接近一下普通人。
建国初期,时任国防部长共和国第二元帅彭德怀与总参谋长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在工作中发生了分歧和矛盾。
毛同意了彭关于批判粟裕的请示。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全程参与并发起组织动员。
1958年,全军召开了千人高级将领批判粟裕的大会。
十大元帅中有七人参加。朱德元帅和徐向前元帅因病请假(或许是在回避),刘伯承元帅因与粟裕一同遭受批判,不便参加。所不同的是罪名不同,刘帅的罪名是教条主义,而粟裕的罪名是极端个人主义。
首先发言的是彭德怀元帅,措辞极为严厉。同样措辞严厉的是聂荣臻元帅。略微缓和一点是陈毅元帅,但给粟扣得帽子也很大。
林彪元帅、贺龙元帅、罗荣桓元帅没有发言。
叶剑英元帅发言与会议氛围相违,这位才华横溢却战功不多的元帅认为,粟裕就是因为战功大有些骄傲罢了。
贺龙在听某人发言时笑了一下。
林彪在休会时扬长而去,嘟囔说,这叫什么风气?打败仗的猛批打胜仗的(显然在指聂荣臻和陈毅)
事后,林彪找到粟裕,直言不讳地说,你缺乏党内斗争的经验。
人们比较关注的是叶飞上将、陶勇中将、王必成中将的发言。
因为这三人在战争时期接受粟裕的指挥时间最长。
叶飞与陶勇在发言中轻描淡写说了几句套话,敷衍了事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