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蕊 于 2024-1-10 17:07 编辑
从前上班时候,听师父说他在上班路上听见的两个人的对话,一个是城里人,一个是乡下人。城里人对乡下人说:难怪你们乡下人身板硬朗,我们才起床,你一趟城里都逛了回去了。乡下人回敬城里人:哪有你们城里人性命牢,各种种药水养出来的菜,鸡吃了都要吃死,就是吃不死你们城里人。说完,师父骂了一声娘,哈哈大笑起来。这不知是几年前的事了,如在目前。 每年清明,城里的亲戚会下来一次,吃饭的时候,母亲常指着桌上的菜说:吃吧,自家田里种的。城里人这才放心地吃起来。他们对蔬菜倒是更感兴趣的,连饭的香味也要夸讲一番。前些年,送他们走时,总要送些米呀腌菜呀让他们带去,不过这两年我家也是买粮吃了。 乡下人进了城,城里人下了乡,都是一样好玩的。城里什么没有呢,却要夸乡下人家的小菜,连碗里的饭也要夸夸,更莫说清明时节的田间气息了。 周作人在《瓜豆集》题记中抄了一段书,解释书名中瓜豆二字的由来。有一句云:今越人一切蔬菜瓜蓏之属,出自园丁,不经市儿之手,则其价较增,谓之杜园菜,以其土膏露气真味尚存也。 这土膏露气,城里人在城里确乎是吃不到的,交通再便捷也是没用的。超市里择好的,封了保鲜膜的菜,不知道已经经了多少人的手了,真味尚存几何。 然而蔬菜瓜蓏不是出自超市,不是出自菜贩子,也并非出自园丁,说到底,它们是出自地里的生灵。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得更妙些。大概意思是说:林中的各类果实从来也没有到过康科德镇,没有到过纽约城,火车是不能将它们运走的。他说:果子的最好的品质只是它外面的那层白霜。我对我的记性很怀疑,但这些话不是我能凭空想出来的。梭罗说:有时候,我会偷吃红松鼠和樫鸟吃了一半的果子,因为它们挑中的刺果,果实自然不会有错。梭罗这人真是有脑子,可是这吃了一半的果子也许是鸟兽们已经将最好的部分吃去了,剩在那儿不要吃的。这么看来,梭罗虽然吃到了林中最好的果子,却还是没有吃到这最好的果子的最好部分。 将梭罗的话再进一步,是否可以这样说:果子从来也没有到过人的手里,它一被采摘,它就不再是它自己了。 鸟儿就着枝头啄食,可是果子也不能到了它嘴里而仍然保持它在枝头时候的滋味。 知道果子的真味到十足地步的,还是结果子的树自己。 如此看来,那只在水仙开花时赏一赏水仙的人固然赏不到水仙,而水仙也并不只在我心里时才最美。水仙在它自己的心里才最美。哪一朵花又是我不走入它的心中就能赏得它的最美的呢。那摘花的手应该知道:花朵的美从来不曾离开枝头被人拈在指间。 养花的至境,应是开出一朵自己的花吧。 一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