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牛山峰 于 2024-1-21 14:57 编辑
要说一部书籍能经过时间的打磨,历史的沉淀,沙里淘金流传到今,一定是有原因的。我觉得“世说新语”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单说,“世说新语”中在排调一章中,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
王文度和范荣期受到简文帝邀请。范荣期年纪大而职位低,王文度年纪小而职位高。到了简文帝那里,将要进去,两人推让,要对方在前。让了很久,王文度才走在后面。走在后面的王文度却不闲着,说:“簸米扬米,秕糠在前。”范荣期听了,就还嘴说,:“淘米洗米,沙石在后。”一人都是短短的八个字,就形象生动记录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这个簸米扬米,我是十分熟悉的。小时候特别是秋天,父母都会这样辛苦好长时间,才能把谷米储存起来。至于淘米洗米下锅做饭,母亲是天天这样做的。太熟悉了,一点都不陌生。代入感很强。
看着想着,两个峨冠博带有学问的人,一前一后,像小孩子拌嘴一样,边走还不忘调侃打趣。一个伶牙俐齿说你虽然走在前面,就像扬米时秕糠在前一样;一个就以牙还牙反唇相讥说,你在后面就像淘米在后面要抛弃的没用的砂石一样。
看着顿觉妙趣横生,一时就忍俊不禁笑出声来……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样一开心,就觉得花钱买的这个书物有所值,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何况这样的故事在里面还有好多……
我小时候和伙伴在一起玩时,跑的时候跑不过前面的,我们就讥讽说:老二总是在前;跑在前面的就立即还嘴说:狗尾巴老是在后面。
老二在前,狗尾巴在后,也是调侃打趣,就显得庸俗粗鄙,人家这个就显得机智高雅。肚里有学问和没学问立见高下。
不知道这是不是魏晋名仕的一个风度体现,反正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读书中我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