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9-5 07:30 编辑
学会包包子的时间不长,大概两三年吧。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疫情期间。每次到中国超市买,那价格真是水涨船高,关键是一包还不够一家人一次早餐。孩子们因疫情都被限制在家,没有收入不说,还得照常付店租、税、水电、房贷等等,一样都不能少,这就是现实。 来欧洲的每个家庭的第一代移民,能在外面安身立命,都是勤劳和抠出来的。 先说勤劳,是指中国人在国外打破了八小时的工作时间的法规。个体经营,基本达到了十二小时左右。因华人不守“法规”,被媒体曝光、被本土同行举报、被罚款,无论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都阻挡不了华人勤劳消耗自己的时间而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生活水平超越土著普通市民的景象。 这种现象是指疫情以前。随着年轻一代长大,承袭老一辈的小事业也好,或者自行发展也好,虽然做不到八小时工作,最多工作9至10小时,绝对不会工作12小时,正在慢慢朝8小时靠拢,可惜人家的工作时间有可能还要缩短。那是没有办法的事,走一步看一步吧,时间这问题只能交给时间去解决。 再说抠,华人无法也不屑从政府那边抠到一毛钱,那就只能抠自己,省吃俭用。当然啦,随着华二代逐渐成长,他们的三观早已与父母辈截然不同,从他们身上体现出与时代俱进的特点,与本土年轻人差不多的特性。因为他们有父母辈的帮助,已经无需为事业和房贷的第一桶金拼命了,个人觉得是好事。 尽管如此,当疫情来临的最初,许多实体店因疫情的冲击,导致关门,似乎这样的局面是全世界小商人的宿命。就是这个契机,各类网络平台势不可挡,来势汹汹,加速了小实体店时代的不可逆转的萧条、没落。 小店关门之后,人都去了哪里?这个我不知道。怎么挽救自己,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扯远了,言归正传,我还是说到包包子上来吧。我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在不能出门的状态下买回来一包面粉,记得我做的第一份面食是花卷。 要说科技发达就是好,我跟着网络里的教程做花卷,做花卷虽然简单,却因为发面太软,小葱油酥放的油多了一点,做出来的花卷不仅姿态不好,还因为蒸的时间过长而瘫软。 后来,我不断尝试:花卷、馒头、包子每个星期做一次,有时失败、有时成功,总算是实现了早餐自己做、咖啡自己煮这样一个自找麻烦的早餐模式,也彻底把我拉到了与花草为伴,不再写什么小说的现实生活当中来了。 时间就是个怪物,可以改变世界、改变人。我的改变就是,做一个会包包子的南方老人。包子好不好看没关系,关键是可以随心。感觉包包子跟写字有点异曲同工,一般手聪的人不仅手工艺好、厨艺好,字写得更好。而我刚好是那个手笨之人,真是天意难违。 家里都是无肉不欢的小年轻,那就这样吧,尽量满足。 今天到了包包子的日子,一切都刚刚好。 1000克面粉,500克恒温水,两克酵母粉,和面,揉成没有干粉的面团,装进一个合适的盆里,用保鲜膜包好,放进烤箱发酵。因烤箱密封,几次实验之后发现烤箱发酵面粉是最佳选择。 一公斤左右一肥九瘦的肉,切丁、剁碎放进一个大盆里、香菇剁碎放进大盆里、几片牛心菜(可惜家里没有梅干菜)剁碎放大盆里,放适量盐、适量生抽、少许老抽、少许橄榄油、两个鸡蛋、一点胡椒粉和一点蒜,搅拌均匀放冰箱冷藏待用。 不到两个小时,面发好了。因为我眼力见不是很好,鉴于以往每次切面剂子的时候总是大小不一,这次我拿出秤称了一下,发酵好的面粉刚好1.5公斤,分成三份,一份500克,再分成50每份50克的小剂子,十个包子一格,刚好三格。全部做好放蒸锅里再次醒发10分钟,开蒸,冒热气之后大火蒸3分钟转中火10分钟即可。如果想要包子不塌馅,关火之后揭开盖子,趁热取出来,晾凉,想吃几个再蒸,即使冷却后缩小了一点也没关系,二次蒸又会蓬松如初。刚好前几天做的米酒好了,早餐一个包子一点米酒,其实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