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码陪伴孩子学习了9年,从小学到初中,见过也研究过很多孩子,大部分是在初中出的问题,为什么呢?原因都是一样!并不是因为初中的50%淘汰率,而是很多家长小看了初中!那家长为什么会小看初中呢?就是因为现在总有人宣传,初中知识不难,只要努力就能学好,甚至于很多所谓的网红老师也这样说。
相信这句话的家长就是一个字:傻!现在初中学生们,你了解?现在初中的语数英物政的考试题你做过?既然你什么都没接触过,仅凭人家一个评价,就来这样定义,在教育上不犯错误都难!人要有数据研究和思维推理能力,不要人家说什么自己信什么。有些人觉得自己上初中时题不难,实际很简单,那道鸭蛋浮力的题有几个人能瞬间得出答案呢?时代不一样了,难度也不一样了。以北京的中考为例,当中考总分为660分的时候,所有陪伴孩子冲刺过中考的家长,都知道孩子的总成绩能上630要付出什么?640要付出什么?650要付出什么?上640全凭努力和投入已经不够,上650必须依靠孩子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什么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620+也算好成绩,那又有什么用呢?
那初中是怎么淘汰学生呢?我总结了一些:
一、小学成绩不好的:
小学语数英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下,基本是没希望的,这些学生大概率是考不上高中的那一批。总有家长,特别是老一辈爱说:“小学无所谓,等到中学知道学习一下子就行了。”那是以前,如果谁不服气,看看今天小学的知识再说吧。公平讲,今天的小学是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考出好成绩。而不努力学习,将来大概率是补不上的。
二、小学用功过度的:
实际上,小学语数英平均成绩能上95分,就能在初中的竞争中不吃亏。可是有些家长走了另一个极端,孩子考不到满分自己就会焦虑,于是拼命让孩子学习,每天各种培训班,各种刷题。这样成绩上来了,可以学习能力没上来,还透支了学习主动性。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初中后劲不足。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孩子,小学成绩堪称完美,但是到了初中,从初二开始慢慢的退步,这种下滑不可阻止。家长赖孩子上了初中不像小学那么努力了,实际上是孩子努力透支了!因为他小学的时候学习时间太长,思考时间太短,学习能力没练出来,全靠努力学习弥补。这个办法到了初中不好用了,造成越努力越退步的局面。最终的结果就是崩溃或逆反。这种现象出现在很多在北京学习的外地学生身上。
三、手机:
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孩子小学时,如果不能严控手机,到了初中就会不可控。总有人说谁谁玩着手机照样考名校,那还有人从20层楼跳下去没摔死呢。个例是存在的,问题是谁敢把这个赌在个例上。据我对手机网游的观察是这样的:本来学习就差的学生,玩了手机大概率是考不上高中的;对于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完了手机大概率是只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对于成绩能考到640分以上的学生,完了手机最多考到630+,当然630+也是可以上一般的重点高中的。而640+是有可能上顶级的重点高中。
四、忽视初一:
很多家长听信了老师所讲的: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觉得自己孩子小学成绩不错,初中又是重点校,初一正是让孩子锻炼独立自主学习的好时机,理论上似乎是正确的,实际上错得离谱!包括老师,只是在从成绩看表象。有些孩子在初一时,因为知识瞬间扩充,成绩下降,这时候家长反过来埋怨孩子,伤害的是孩子的学习心态。有些孩子通过拼命努力,暂时保住了成绩不上不下,但是他的努力因为不得法,在很多地方有歧途,所以到了初二,这种努力不好使了,成绩下降,家长再来埋怨孩子不努力,更是伤害孩子的学习心态。家长关注孩子学习状态,保障孩子以良好的学习心态度过初一,是孩子的初中学习时期最重要的事情,远比初三冲刺重要!那有没有学生能在家长不干涉的前提下全凭自己完美度过初一呢?也是有的,问题是哪个概率大?
只要足够努力,又有内驱力就能学好初中?这个真的不太靠谱。如果真要较真,可以去各个学校打听,今天哪个初中没有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休学的学生。也可以去有名的医院的有名的心理医生那里去了解一下,现在有多少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就我的初中同学中,我就知道两个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休学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