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秦川梦回 于 2024-10-22 11:37 编辑
昨夜的气温已至零度,早几天我就开暖气了。壁挂炉采暖真好,不知哪个头一个想起的。 尽管老秦家在北京只我一户三口,茫茫的寒夜里我一点儿也不寂寞。只因一百年前这个时令父亲也在北京,住在离我目前的寓所不到七公里的红楼北大。 在那个并不遥远的老北京的时空里,父亲依然在读书、教书,办赈灾,在琉璃厂选购古书画谱,在保和殿参加全国高等文官考试,在画法研究会切磋画技,奔走于权贵之门营救被捕的共进社同仁…… 我记得他在老北大高大的刺柏树间的那张长袍马褂、目光炯炯,留着民初北方文化人标准平头的单人立照,也记得他与蔡元培等二十多名老北大立于红楼正门台阶上的那张合影…… 百度键入父亲名字,头一眼见到的是父亲作于庚午年(1930)年的一帧山水立轴,边缘的裱纸上是陕西辛亥革命首义猛人朱叙五(朱彝铭)写的密密麻麻、关于此画的一文一诗。百度倒查朱叙五简历,果然有他与父亲“交谊”的记载。可惜的是与其它二十余幅由日本回流中国的古代、近代国画“臻选佳作”一道,这幅画已在2016年的一次专场拍卖中被人买走,好在还留下一张照片(如下图)。
继续百度陕西文献,又得“民国时期,”父亲“的水墨山水画为画界所推崇。”甚至查出了父亲当年在北京三眼井秘密刻印《共产党宣言》的记载。 一位工科教授,被我百度成了个国画画家。 当晚百度的最后一个收获是:由陕西省文物局编辑的一份资料中得知当年爷爷、父亲在老家的老宅已被列为文物:…家民居……建于清末民初,……现存正房、南厢房各一……建筑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原貌,基础、梁架较好,瓦件及屋脊局部损毁脱落,门窗均有残损。因长期无人居住,导致院内杂草丛生……只是没说后来被用做当地老干部活动中心……与我童年时那个高大、整肃、水磨青砖、月门、石榴、花椒、院子套着院子、院里也青砖墁地的记忆颇大出入。 爷爷是清季举人,池阳书院山长,留此有姓有名的“民居”受到保护,宜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