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民不聊生,各地爆发了很多的农民起义,可惜无论是规模最大的李自成还是手下有精兵强将的张献忠都是一个结果:发展如混雪球般壮大,崩溃如土鸡瓦狗!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所有的农民起义都缺乏两样东西:政治信仰和自力更生。
首先说,农民起义是怎么发生与发展的?
表面看是皇权欺压,实际上大错特错,是皇族和富人阶层欺压,读书人为虎作伥。总之,大明朝的农民完全被这个世界所抛弃,就没有那个群体想给他们留一条活路!所以造成穷人和富人的矛盾极度尖锐化,无论是道德还是律法都无法调和。在这种前提下,农民不起义不造反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在开始阶段不怕死,为了活下去,吃饱肚子,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大家就会抱团在一起。这就是农民起义的发生。
因为人多、不怕死,目标一致。农民起义就迎来了发展,他们的目标很简单:攻打官府州县,抢官粮,杀富户,管你是商贾、官宦、豪门、皇族,农民起义大军所过之处,都会把他们血洗一空,从而实现以战养战,发展壮大。农民起义军血洗的对象,不仅是奴役穷人的对象,还是掌控着律法话语权的对象,更是末代君主所控制不了又离不开的对象。末代君王未必都昏庸,但是他们阻止不了这些人与皇权争利去盘剥百姓。但皇帝对这些人没有太大震慑,因为没有这些群体的拥护,自己连皇帝也做不成。
比较有代表性的李自成提出:开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句话对老百姓蛊惑极大,不纳粮自己就有活路,问题是老百姓不纳粮,李自成的军队吃什么喝什么?很简单,只有去搞贡献的州府的有钱人,把所有的有钱人全杀光,顺天意得民心。里面有没有冤枉的?当然有,只是雪崩发生,哪片雪花也谈不到冤枉。在天道面前,人就是刍狗。如果换成人类语言,那就是朝代默念贫富两极分化,且富人占极少数,穷人占极多数,即便是局部的富人全死光了,也影响不到人心所向。在这个时期,就是农民起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也许朝廷有一些精兵良将能够暂时剿灭一些农民起义,问题是大部分农民吃不上饭的问题没解决,农民起义只会越剿越多。就像孙传庭剿灭李自成所讲:“他可以失败无数次再来,而我只要失败一次就会万劫不复!”
然而,当农民起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问题。富人死的或抢的差不多了,维持军队的物资供应链断裂了。农民起义军是不种地的,他们以前只会靠抢掠来生存,并没有自己的物资生产体系,他们只能把物资抢掠从富人身上转向穷人。这时候,农民起义军的敌人就从富人变成了富人加穷人,变得与全世界为敌,也就慢慢的失去了民心。
在暂时失去了生存威胁以后,农民起义军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起义军的高级将领们通过掠夺得到了荣华富贵,然后呢,就是骄奢淫逸,起义军领袖自己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去约束部下,他不敢过度压制这些人,因为他还需要他们的拥护。这个模式就像当初的皇帝和豪门富户与贪官污吏的关系,只可惜是更加的危险与不牢固。而在同时,残存的富人和权贵阶层意识到起义军根本不会给自己留活路,也只有像起义军当初那样,选择为生存而战,这些人虽然数量少,但是本来就是精英,又有相当的物力财力,一旦团结起来,对失去穷人支持的起义军的威胁是致命的。
到了这时,农民起义走向失败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即便是他们已经消灭了皇帝,江山依旧不会属于他们。这些人根本没有什么功败垂成,有的只是为了生存而战的昙花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