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现在从读书万能论向读书无用论转化,并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很多人不再觉得读个大学能如何,不过是被多割几年教育韭菜,当然真话都叫不醒不愿意醒的人,那事实自然也没什么用。不过呢,人活着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该被舆论牵着走。好歹我也读了几年书,读书收益的见过;读书没什么用的也见过不少。所以重要的不是分析读书有没有用?而是到底对谁最有用,对谁最没用。
在这里,我讨论的不是正常的读书,如果是正常的普及化读书,没有争议,对任何人都有好处。但是鸡读书是功利化的读书,是把读书和将来的生活质量放在一起讲的。现在凡事都讲阶层,我觉得唯独鸡读书不完全是这样。今天中国人鸡孩子读书,大部分是为了将来的生活质量,而非为科技事业贡献一生。基于此,鸡读书的目的还是科举,既然是科举,那就用封建社会的士农工商为对象分析更合适。
士我们就暂时指向官员和知识分子。
官员的子女读书当然是有意义的,煎熬小的。官员的子女读书,可以子承父业,也可以去国外发展。官员手中的权力,可以让孩子弯道超车,孩子是读书的材料,将来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不是那材料,来个弯道超车去外国的大学镀个金,也是极好的。
知识分子的子女读书就惨了点。他们有教育资源优势,搞鸡娃合适。但是鸡娃那是学出来的,人家有教育资源,付出也是极大的。人家孩子卓越我是服气的,但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不够,弯道超车不容易。知识分子的后代,子承父业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以今天中国的读书内卷氛围,一个读书资质不够的孩子投胎到知识分子家庭,嗯,算他倒霉。
农肯定是农民。
客观讲,如果教育资源相对平均的时代,读书对农民来讲是受益最大的,通过读书改命的底层农民要比城市底层工人多。为什么呢?因为农民是种庄稼的,他的思维方式是种庄稼。庄稼是他们维持生活的东西,是他们的命。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庄稼不如人家的长得好,就去玩拔苗助长吗?他们会因为庄稼不如别人的好就不要吗?他们会因为庄稼不如别人的好,就不浇水不施肥倒闭庄稼激发内驱力吗?这些操作在农民眼里全是SB,但是在鸡读书的教育中都是自以为是的合理。所以农民很少去鸡孩子读书,反而避开了教育的弯路。同时,农民没条件弯道超车,孩子通过读书能学出来也是实打实的本领。农民的孩子如果学习,多为自发性努力,煎熬小,收获大。
商是商贾。
在今天,读书对商贾的意义是最大的。商贾是生意人,凡事都讲交易,这是士农工所不具备的思维,非常重要。对于读书资质一般的孩子,小商贾不会去特别鸡娃,更立足于教他经商的社会立足的能力,这样就回避了“费半天劲,读书无所成”的读书无用论逻辑。大商贾有财力优势,孩子能力不行,他们可以弯道超车,读书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笔交易,不过是花点钱的问题,读书对人家孩子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环节,孩子学习也用不着那么煎熬。
工是工人,多在城市底层。
这个我斟酌一下再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