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国学馆,既然醉老师引此诗,既然说是拒绝。聊聊此诗。
就不说是不是暗寓临窗跋扈,只说醉老师因既不能迎合又不能反驳而举此例。
1.有人说此诗是伪作。
2.有人批此诗是拒绝地方霸权分裂主义,然在唐时,皇上大兴周时封地之风,给功臣多加封地,任命为一方臣贵,那么,李节度使是国家重臣,一方大员,既然在中央得不到重用,那么去地方当个省级官员,也是为朝廷效力,不代表支持地方分裂主义,并不是“从贼”,只是中央没任用而已。或者可以反证韩愈《送董邵南》一文被后世所指责的“从贼”之义。
3.此诗也有人,当然了,这个人或者说这批人,都是响当当的专家学者,认为,这诈诗是要官诗,是报怨诗,是“朝廷不长眼”。跟像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异曲同工,有点“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也有点”沉舟侧畔,病树前头“,更有点”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我操皇上他妈”的怨气。
想当时,“随驾隐士”卢藏用一边声称不作官,一边跟着皇帝的御驾到处跑,跑到一处就作首诗,被司马承祯一顿埋汰,“我看终南山风景好就好在,山中有一条康庄大道啊。”
又想了一下当时,李白也是在天子脚下混不明白,“赐金五两,奉旨放还”之后,跟县太爷大大堂上对质时说:“曾令御手调羹,贵妃捧砚,龙巾拭吐,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可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好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当年陈子昂登幽州台,泣鬼神的”天地之悠悠“也不过发了顿牢骚,想当官当不上,给了官还嫌小,为了引人注目,在皇城门口卖唱摔琴,一出好戏。
于是乎,主帖这首诗,到底何意?几位高人不妨也解读一下让我开开眼长长见识。不吝赐教。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