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台湾言情小说作家琼瑶轻生身亡,忽然一阵嘘唏,仔细一看,此时的琼瑶奶奶已86岁高龄,更觉得一阵嘘唏。
说实话,86岁这个年纪,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已经是人生的暮年,应该所有事情都看得开了,她究竟为何要选择轻生而非活到死呢?外人不知道原因不敢妄自菲薄,只是觉得遗憾而已。如果当真为了怀念丈夫而选择告别这个世界,那琼瑶奶奶估计是一直活在自己的小说里。
从会看字至今,我只读过琼瑶的一本小说,书名不记得了,且还是在初中时代。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可以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撒,情节甚是感人。回到现实中,我也曾遭遇过被N个女人踹的悲剧,当时觉得很绝望,但几天过后该干啥干啥,让我像琼瑶小说里主人公一样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不可能的。也许我经历的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生理需要历程吧。
对琼瑶作品印象深刻的不是内容、也不是内容里刻骨铭心的爱情,而是琼瑶御用男主角咆哮帝马景涛。只要看到马咆哮,我就知道他演的百分之九十是琼瑶出品。另一部印象深刻的是《还珠格格》,当年最红火的时候,基本街上每间录像厅都在放这部片子,我怀好奇心去看了一集,看了一半就匆忙退出,实在看不下去。就这半集里,我唯一记得住的是林心如的泪水、赵薇铜锣一样大的眼珠子、周杰模仿马景涛的假冒伪劣咆哮、张铁林一辈子都只会吹胡子瞪眼表演。。。好像也印象深刻嘛。
琼瑶的作品号称影响了几代人,让那些青春懵懂期的小女孩对爱情充满了希望,事实上,挨过现实社会的毒打后,那些曾经活在琼瑶世界里的人,基本上对爱情的认知要么失望要么绝望。从始至终坚持爱情凌驾于面包的,要么已经成为神经病要么已在神经病的路上。
我不能妄自菲薄琼瑶对社会的贡献,起码她的作品让年轻人对爱情有无限的憧憬。我的意思是,在我对琼瑶作品极其有限的认知里,起码结尾都是喜剧结束而非悲剧,这才是我说的希望所在。如果所有文学作品都跟余华的《活着》,不管内容多写实,估计读者看完后都不会有冲动或勇气读第二遍,别人我不清楚,起码我是这样的。
琼瑶奶奶走了,带走了一代曾经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青春回忆,只是她选择轻生了结自己生命是谁也想不到的。我没有悲痛,唯有感慨,连琼瑶这种精神和物质双富有的人居然都选择轻生,你让我们这些每天披头散发为三餐一宿奔波的人怎么办?从这件事而言,很不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