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聪明的孩子,通过以下手段教育,或产生极度恶劣的结果!这个方法就是:每天不停地讲道理加指责。
这个真的不是玩笑话。我说个例子:
假如在某方面孩子做的不如其他孩子,或者没有达到家长的心理预期。遇到脾气急,素质低的家长可能会说他小笨蛋、小白痴、小废物,或者直接揍他一顿。长期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会在这方面越来越差。也许孩子开始的不好是他不认真不努力造成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这种否定教育,孩子努力了也没用。就会变成家长口中的小笨蛋、小白痴、小废物。
假如在某方面孩子做的不如其他孩子,或者没有达到家长的心理预期。遇到读书几年书,又自以为是的家长。会采取长时间的讲道理,加指责的模式教育。通过讲一系列的道理来证明:孩子,你这样做就是小笨蛋、小白痴、小废物。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会先升后降,面对家长从发呆到叛逆到暴躁。不仅学习没有大出息,还会决裂亲情。内心会对家长的恨意越来越大,即便是孩子知道家长是为自己好。也许家长在教育完孩子以后,会用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来安慰自己,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全家变成刀子心。
这种情况在中国孩子读书学习教育上是常见的,那有人说了:“面对孩子这种学习情况,难道家长就不能管了吗?是不是只靠学习引导,寓教于乐就能解决问题?”寓教于乐解决所有孩子的学习问题,就是纸上谈兵。在孩子学习的初级阶段,服从教育远比兴趣教育重要。面对孩子这种学习不如别人的情况,家长应该先搞明白孩子学习为什么不如别人?我们要先搞明白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实际上,孩子初期学习不如别人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知识基础不够。
现在孩子大部分都会接受早教,提前学。当然比零基础上小学的学习好。如果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就要看家长了。如果有自己的学习方案:我就跟着大纲学习,完善大纲,那就坚持执行即可,不用那么在意孩子的暂时性成绩。如果家长也没什么学习方案,自己能力也不行,经济条件也不足以长期支持私教老师,孩子在学习上很难有大的发展。但是可以培养孩子努力学习的习惯,不为成绩,只为培养努力的态度和习惯,给孩子在其他领域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是知识基础对等,依旧有差距。
这个原因看似是两个:第一是孩子天赋差距。第二是孩子天生不认真。实际上没有第二个问题,只有第一个问题。孩子之所以不认真,就是因为在同层次竞争,没有优势,久而久之自然就不认真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家长自己给孩子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计划,规范学习习惯,最重要的还是监督孩子的执行情况,形成学习习惯。如果家长没有这种能力,经济条件也不足以长期支持私教老师,那就重点培养孩子努力的人生态度,给孩子在其他领域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当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让家长不满意时,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并监控孩子的执行力。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执行上采取一些强制方案(要建立在学习方案合理的前提下),但是不要总想着否定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自己领悟改正。
这个世界的教育,从来没有一种能否在家长的发泄中把孩子培养成人才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