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细的想了想,可能自己的意思表达有问题,不能说人生不需要努力,努力应该是人生必要的态度,但是不能过度,那什么叫过度呢?就是拼命常态化。人生,宁可好逸恶劳,得过且过,也不要把拼命搞成常态化。
爱拼才会赢,但是拼实际上也是赌,是赌就有输赢。拼命就是赌命,次次赌命,只要输一次,就是满盘皆输,所以呢,对于短短人生几十年,划不来。如果谁有信仰,那就当我没说,但是在今天,我没看出一个国人真有信仰!
中国人,越是底层,越信奉拼这个字可以改变命运。比如40年前在河北的农场,真有人可以因为一个馒头拼命。现在社会文明了,大部分人,包括一些黑社会,不再动不动就靠打打杀杀拼命了。但是大部分人的拼命转向了:读书、工作。工作的,很多企业996成了常态化。读书的,很多孩子007,白加黑的搞。为了什么?爱拼才会赢,那不是扯淡吗?国内企业推崇996,结果呢,为什么经济形势反而不好了?就个人而言,过度的拼命工作而失去健康甚至生命,划得来吗?很多孩子,不舍昼夜的学习,都考上清北了?结果确实出现心理问题的越来越多,很多高三毕业的学生,高考以后第一件事是什么?撕书!如果对读书是这种态度了,能指望他们进入社会得到读书红利吗?再说,过早过多的读书,所造成的是对健康的影响,同样划不来。
那有人说了:“不拼行吗?不拼比不过人家岂不是被淘汰了?”实际上说这话的格局比较低。看看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只要能考进去,就算你一场比赛没打成就受伤了,五年内的高额报仇也不会少给你一分钱。这5年几乎可以挣到很多人一辈子挣不到的钱,算不算旱涝保收?问题是:是拼命锻炼就能考进去吗?那是筛选身体天赋的。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习文、练武、工作、手艺、艺术......,各行各业都是天赋第一,努力第二。拼命是努力的最大值,但还是取代不了天赋。
努力是人生必备的态度,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最高级的努力是什么?不是拼命常态化,而是明知道没希望而不改变最适合自己的努力节奏。不懂这个的人,只会追求努力的最大值——拼命,使其常态化而害人害己。
那人需不需要拼命这个行为?当然需要,但是要看用在哪里?需要拼命的东西必须有五个特点:
第一涉及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可以略过这一点。
第二可以一劳永逸。
第三不属于常规性范畴。比如有个比你强的熟人总是欺负你,你和他拼命就能起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效果,这是正确的。但如果你因为一次拼命打赢了,感觉受益巨大。总把和别人玩命作为常态化操作,那就为祸不远亦。
第四有足够的保护。比如习武实战,练的就是你死我活。但是实际训练是需要带着护具进行保护的,还要系统的训练身体素质和抗击打能力。必须做好保护,循序渐进。
第五是不得不拼命的时候。比如有歹徒想要你的命等极端情况。
我觉得除了这五点,人生就不需要把拼命搞成常态化的东西。用一句流行的说法:人生不要用力过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