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5-2-11 10:55 编辑
不客气的说,这是既当又要的国人思维作祟!
不知各位咋想,我认为人生就是一次次断舍离,曾经无比眷恋的,最后终会撒手于告别。
今天十四,明日元宵。看看,中国人就喜欢人为的给自己的生活添加色彩。年节的炊烟尚未散尽,又巴巴得指望灯火元宵团聚的氛围。这是欲求不满的节奏。
其实,回头看,所谓的年味,节味,最动人的莫过于将之而未至前的等待。而一些事一旦经历了,便也索然无味,细品品不过尔尔。
乡音?呵呵,这年头还有几个土包子以本土方言为荣,处在长三角,惟有装逼的上海佬到哪拽着那点洋泾浜不放,可又怎样?小农思维早过时了,没有一茬茬新市民的涌入,城市谈何发展?没有普通话的平等视角,就连方言也得分出城里城外遗族遗老的味道。
乡愁更谈不上了,时代列车呼啸而至,朝发夕至只不过一个念头的转圜,问题是你有了取舍,有了果决,而内心不忍,便不得不拾掇起乡愁以遮掩,仿佛这样一来,心下便舒缓几分,其实,终不过自我安慰,自我包庇的行止。
人啊,总要学会慢慢长大。若说乡音,乡愁最深处,大抵是一个人的少年时间,他单纯,懵懂,却也眷恋,喜欢家人欢聚时的热闹。那是种毫无意义的生命消耗,呵呵,这么说或许也不对,人生嘛,总有一些是需要用来挥霍的,毕竟感觉好才最好。
可惜,天不遂人愿,时光终究会变老,我们挥手告别的那些恩慈,一旦去了,连带着乡居的一草一木也黯然失色,往后的日子里只会慢慢褪色,慢慢飘散,如是而已。
生活不会因你的执拗而停顿,你得奔跑,你不得停在原地,你会欣喜的发现,风景亦会跟着你一起律动,层级的乡音,乡愁会以友情,爱情的姿态伴你左右,这才是它某种意义上的存续。
其实,人生苦短,既然如此,何不让我们的生活里多存一些甜蜜,少一些幽怨,还如少年时,只是喜欢,周遭的陪伴,温温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