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3-24 09:30 编辑
杂俎六四:本性本能本事更靠得住
文字/春江水,豆包
中心词提挈
本性本能本事 加持和减持 文明的美国先到天堂了吗
一、本性本能本事:生命的三层锚点
历史长途,生命走过,人类走过,文明走过,我们骄傲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人类的今天,是我们今天的加持、今天的功夫、今天的极致、人工智能的天堂。
但我们放眼自然,非洲草原上的角马每年上演百万迁徙,领头者从不需要GPS,仅凭星象与地磁感应便能找到水源。这不是智慧,而是本能——刻在基因里的生存密码。人类亦然,婴儿出生即会抓握、吮吸,这些无需教导的反应,是比文明更古老的存在。
本性是河床,本能是水流,本事则是舟楫。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福建茶农能凭手感判断茶叶炒制火候,这种"手上的功夫",正是本能升华为本事的过程。就像庖丁解牛,从"所见无非全牛"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本质是将本性中的专注、本能中的敏锐,淬炼成穿透表象的洞察力。
又,本性是天生;本能是元初;本事是有加持,是加持成功成习成用的。但也没本事日天,真夺天功天造化的。
又又,现代人常将"不忘初心"挂在嘴边,却忘了初心之本就是本性。王阳明龙场悟道,发现"心即理",无非是在剥离层层教条后,重新确认了人皆有之的良知本能。真正的本事,从来不只是向外求取的技能,而是包涵向内唤醒的潜能。
二、加持与减持:文明的双刃剑
加持一定有减持。
O和1哲学没有无限大的1。
人性的贪婪就是1归0。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手持莲花与乐器,这是佛教艺术对人性的"加持"——用美学与信仰升华本能。但加持过度便成负累,就像明清科举将《四书》注解固化为八股文,知识沦为禁锢本性的枷锁。庄子说"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野鸡不愿被养在笼子里饱食,正是因为本性憎恶被异化的加持。
当代社会的"减持"更为隐秘。算法推荐构建的信息茧房,让人们只看到符合自己偏见的内容,这是对认知本能的阉割。反观苏轼被贬海南时,与黎族百姓学酿酒、编竹屋,在物质匮乏中减掉了士大夫的架子,反而激活了生命本真的创造力。就像沙漠植物褪去多余枝叶,将能量集中在根系,真正的智慧往往生于减法之中。
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创立泰州学派,主张"百姓日用即道",正是看到了过度加持对本性的戕害。如同紫砂壶用久了会养出包浆,真正的文明应该是让本性本能本事在岁月中自然沉淀,而非强行涂抹光彩。
三、美国人都到天上了就是幸福吗?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第一个脚印。五十六年后的今天,SpaceX的星舰已能将平民送入近地轨道。当科技将人类的活动范围拓展到太空,我们却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看到:钢筋森林里的居民,连邻居的名字都叫不出。
这让人想起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美国人登上月球的狂喜,与亚马逊部落居民看到彩虹的雀跃,本质都是生命本能的愉悦。幸福从来不在海拔高度,而在能否听见内心的声音。
日本作家中野孝次在《清贫思想》中写道:"当人不再被物欲驱使,才能真正体会到'一箪食一瓢饮'的快乐。"硅谷的科技新贵们或许该读读这句话——他们用代码构建的元宇宙再逼真,也比不上抬头看见的真实星空;他们研发的脑机接口再先进,也替代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眼神温度。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人类文明的列车正加速驶向未知,茫然,旷野和穹荒。但无论车轮多么精密,都需要回到最初的铁轨——那是本性的质朴、本能的鲜活、本事的扎实。就像黄河终将入海,绕过九曲十八弯后你会发现:最澎湃的力量,从来不是来自惊涛骇浪,而是源于源头的清澈与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