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因为学习出现心理问题的那么多,可是成绩也没见好到哪里去,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是培养出现偏差。下面我按照天赋来分别说一下:
一、一等人才:天才
作为天才的孩子,家长从小需要正确引导,培养兴趣,然后请名师系统培养。真正天才的孩子如果培养不好是不快乐的,因为旁边的人不懂他。在今天,对于天才的培养是偏差最小的。因为培训班多,只要选对了培训班就没问题。现在很多真正的少年素质班的优等生,就是这种孩子。
二、二等人才:大才
作为大才的孩子,家长只需要正确引导,给他找个好学校,有大才的孩子就能学习成功,是家长最省心的一种报恩孩子。可是呢,今天的家长总是给这种孩子报高难度的学习培训班,还让他们早学提前学。直到把孩子学烦了,不想学了,家长又埋怨孩子不努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亲子关系受影响。
三、三等人才:人才
作为人才的孩子,有主动思考问题,且问题考虑比较深化的特点。这类孩子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并且在孩子学习初期参与学习,纠正他的错误思维理念,避免侮辱思维歧途。而我们家长采取的方案是早教加课外培训班,如果不在开始阶段纠正孩子的错误思维和学习理念,这类孩子的努力很容易徒劳无功,再加上高压高标准的学习要求,很可能让这类孩子的成绩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孩子的焦虑绝望。如果这个孩子在学习上还有内驱力,则更是不幸。大部分中国家长,是培养不出人才的。
四、四等人才:聪明
作为看起来聪明的孩子,都有脑子快学习快的特点,可是他们注意力时间短,自控力弱的缺点往往被掩饰。这种孩子的培养需要家长时刻监督学习,帮他改正错误,逐渐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和刻意训练注意力集中时间。而我们的家长所采取的方式还是早教加报培训班。这样的结果是:小学成绩突出,越往后越不行。到了初中,孩子居家学习就是亲子矛盾的战场。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最终孩子会被家长用学习折磨到绝望、抑郁,这种孩子是最痛苦的,他们几乎每天都面临家长“你看看你,为什么越活越废物”的指责。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大多是第三、第四类。
五、五等人才:普通人
就是资质普通的孩子。对他们的培养本来应该按部就班,然后给予帮助和鼓励,培养努力习惯,别对成绩报以太高期望。而家长还是早教加报班。最后只能是:说过、骂过、打过、放过。到头来,家长会发现报班的钱等于打水漂。当然,现在高中扩招,大学扩招。这些人可能可以勉强考上大学,可是到了孩子找工作时,家长还是会发现教育投入根本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