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5-5-7 15:01 编辑
首先声明,写这篇小文文,纯粹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不针对任何人。我当笑话写,诸位当笑话看就好了。
盘点《寒窑赋》十大漏洞。
一,“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说孔子文章盖世,请问吕兄,孔子写过什么文章啊?大家都知道,孔子“述而不作”。《论语》那是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六经》也只是孔子编辑整理的,而不是写作的。他是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唯独不是文学家。一般人不知道也就算了,你吕兄可是太子太师、一代大儒啊,你真不知道吗?再者说了,文章盖世,与厄于陈邦有什么关联?
二,“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呵呵,吕兄真会开玩笑。张良在下邳桥下给黄老头拾过鞋子,就是布衣了?张良家号称是五世韩相,祖父、父亲都官至相位,是当年韩国数一数二的权贵家族。你好意思说人家是布衣出身?
三,韩信“腰悬三尺玉印……”吕兄,三尺宝剑我听说过,这三尺玉印是个啥东东啊?古代印玺大多是方形的,三尺等于一米。这一立方米的玉印,别说韩信挂到腰上,他就是扛也扛不动啊。装到现代的常用130货车上,警察叔叔遇到都会因超载罚他款,吕兄在搞笑吗?
四,“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我们都知道科举是历朝历代都很重视的,它是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直白攻击科举制度的言论百姓可以说,作为一朝宰相就算喝大了也不敢这么说吧。何况吕兄你自己就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上来的高级官员,你这不是自己啪啪打自己的脸吗?莫非北宋就有假酒了?
五,“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北宋不是民国,那可是典型的封建社会,是有皇帝的。说宫娥做妓妾,约等于指着皇上鼻子骂大街,骂的还特别难听。吕兄,你抬手摸摸你项上还有人头不?
六,自己“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北宋可是三宰相制哦,吕兄这样说,其他两位宰相可要给你翻白眼看哦;国家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也不同意你这种说法哦。再说了,宰相只是官员里面的顶层,可你别忘了还有一堆皇亲国戚呢。真宗时期有李太后、有刘杨两位皇后;还有楚王赵元佐、陈王赵元禧,两位皇帝的兄弟。哪一位不比宰相的地位高啊。敢说自己是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吕兄你想造反是咋滴?
七,说自己“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挞就是打呗。有打百官之杖,吕兄啥时候又喜欢上说评书了?宰相做腻歪了吗?这挞百官之杖,与李元霸一柄锤重800斤、包龙图有龙头铡可以铡王爷、赵德芳的金锏,上可打君,下可打臣一样,都是评书段子岂能当真?事实上别说北宋了,纵观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也没有什么打百官之杖,即使有也是在皇帝手里。说评书不偷不抢,凭自己本事吃饭,也是一种正当职业,倒也无可厚非。但总感觉与吕兄的太子太师、宰相身份有些不符。
八, 除了“盖闻”、“嗟乎”这样的个别文言词以外,通篇文字浅俗粗陋。像“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这种以偏概全粗俗极端的词句,很难想象是出自北宋状元的笔下。
九, 《寒窑赋》号称北宋年间所作,而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版本,只是清朝光绪年间文元堂刻本。那么从北宋到晚清这800多年里,是怎么传下来的?空降?为什么《宋史》、《古文观止》,这样的典籍里统统见不到啊?
十, 《寒窑赋》全文结构松散,逻辑跳跃;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文字也不符合宋代语言习惯。“蜈蚣百足,行不及蛇”等比喻缺乏文学深度,类似顺口溜式小散文。这种粗浅的文风,倒是极似清代江湖术士的一些给黄金都不外传的顺口溜式内部行业术语。
综上所述,《寒窑赋》基本可以确定为后人伪作,它的成文时间不会早于明代,而且可能还是经过了清末、民初某些好事者进一步地杂糅、拼凑、增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