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温雯带来昆明中医院的合作意向,要在农牧场建中医药圃。
合作意向书在农牧场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中医药圃?"林微推了推眼镜,"意思是要种当归黄芪那些?"
"不止,"温雯展开规划图,"还要引种滇重楼、雪灵芝,都是濒危药材。"
老周叼着烟斗凑过来:"你们医院倒是会打算盘,拿老陈的地做保育基地。"
茶哥却盯着图纸边缘的标记:"这个'康复疗养区'是什么意思?"
温雯的睫毛轻轻一颤。
十四
深夜药庐里,温雯终于道出实情。
昆明中医院接诊了大量因过度开发导致的尘肺病患者,其中不少是茶哥当年跑马帮认识的老朋友。
"他们需要干净空气和药膳调理,"温雯递过一叠病历卡,"但城里雾霾太重..."
茶哥翻到某页突然顿住——照片上的藏族汉子,正是当年救过温雯的扎西。
"三个月前走了。"温雯轻声说,"临终前还问起那个'不要命挖山的汉人'。"
月光透过窗棂,照见茶哥攥紧的拳头。
十五
"我不同意!"阿树摔了吉他弦,"搞成疗养院还是逍遥农牧场吗?"
女作家们分成两派:一方认为该帮忙,另一方担心商业化毁掉这里的灵气。
争吵最激烈时,老周突然用镇纸"啪"地拍桌:"都闭嘴!让老陈自己说。"
所有人转头,却见茶哥正在逗弄新收养的橘猫。
"药圃可以建,"他挠着猫下巴,"但有三不原则——"
"不设围墙,不涨价,不赶走任何一只野猫。"
十六
第二年惊蛰,奇异的变化悄然发生。
原本的玫瑰田旁多了片板蓝根,薰衣草与黄芩间隔栽种。最妙的是茶园边缘,几株野生三七在橡树下蓬勃生长。
"这叫伴生栽培,"温雯向访客解释,"玫瑰驱虫,黄芩固氮,反而比单一种植长得好。"
某天清晨,茶哥发现几只画眉鸟在啄食新发的枸杞芽。他非但没驱赶,反而多插了几根供鸟栖息的矮枝。
"这才对嘛,"老周挥毫写下新对联:
"药济苍生柔似水
茶养性情淡如山"
十七
第一批疗养者到来时正值雨季。
其中有个戴氧气面罩的瘦弱男孩,总趴在窗边看阿树喂山羊。茶哥发现他画满整本素描册的山花,特意移栽了几株到病房窗外。
"这是...给我的?"男孩摸着紫茉莉颤抖地问。
茶哥蹲下来平视他:"它叫'晚饭花',太阳落山时开得最好看。"
当晚,久未开口的男孩吃了整碗药膳粥。
十八
立冬那日,温雯在药圃发现个熟悉的身影——扎西的女儿梅朵,正跟着老药农学认草药。
"阿爸说,"这个藏族姑娘掏出个油纸包,"要是再见到陈叔叔,就把这个给他。"
茶哥展开油纸,里面是半块发黑的沉香,隐约能辨出当年他系在温雯行囊上的平安结。
温雯突然红了眼眶:"原来它一直在..."
茶哥将沉香投入药炉,奇异的香气中,梅朵轻声唱起古老的康巴歌谣。
十九
三年后的医师节,农牧场挂上了"中医药文化示范基地"的铜牌。
茶哥依然每天巡视药圃,温雯每周四雷打不动来坐诊。林微写了本《山中药语》,阿树的新专辑《药草芬芳》拿了民间音乐奖。
最让人惊喜的是那个爱画画的男孩——他考上了中医药大学,志愿栏写着:"毕业后回山上工作"。
某个雪夜,茶哥和温雯在药庐守岁。
"现在算不算实现了当年约定?"温雯指着窗外灯火通明的书斋——那是新建的"茶马古道文献馆"。
茶哥往火塘添了块柴:"还差最后一步。"
他在她掌心放了一把钥匙,那是新建的"一生一会茶馆"的店钥。
(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