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5-6-30 09:02 编辑
一般来说,网络世界,或网下坊间巷里流行的一些风闻,正确的、或者说保持理性谦卑的态度,应该称之为传言而不能简单以谣言盖棺论定之。
因为传言的概念,既表示可能有此事,也表示可能空穴来风。这是一种或然的、比较全面并且不夹带任何价值倾向的词语。
谣言就不同了。它意指某种传说要么被彻底证明为假,要么就是概率为零,压根没什么可能性。因此在真相澄清之前,谣言这个称呼,仅仅是一种断言式的、必然性的片面定论,并且往往夹带了指称主体自身的立场倾向。
比如哈梅内伊九岁、哪怕13岁童妻的说法,寒假、徐教授等人的表现,就很明显夹带了自己平时一贯反美挺伊的倾向性。
按正常事理逻辑,我愿意再重复一遍,以中东大面积伊斯兰国家,相同的宗教信仰,相同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同的传统习俗这些理由,哈梅内伊家有童妻这种事情首先就是可能的,而且概率还不小。再加上哈梅内伊的身份地位和权势,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仅仅以“可能存在”而非“必定存在”看待之。
但是寒假、阿牧等人,尤其堂堂徐教授就不同了。他们一上来就先给你以口号的方式认定,那是谣言,就是谣言,就是就是。相比之下,徐教授要开明一些,毕竟她还知道讲理,知道需要给出为什么是谣言的证明。
那么,徐教授给出的证明是什么呢?粗略看了下(可能不尽周祥),无非是按照伊朗当下法律,哈梅内伊不可能会娶九岁童妻。这大概就是 @芳源 砖家认为,徐教授秉持了一种过于理性的逻辑起点的原因吧。
我基本赞同砖家芳源的看法,但觉得用“理想化”这仨字来概括徐教授的逻辑方法,似更为贴切。这就是说,在徐教授那里,哈梅内伊九岁童妻的说法,之所以是谣言,就因为这种流言不符合伊朗现有法律,不符合徐教授从伊朗官方纸面上看到的固有规则,更不符合教授头脑中原先对一国领袖理想化的印象,无论这种印象有多么想当然。
因此徐教授所谓谣言的结论,显然建立在这种理想化的论证基础之上----凡不符合理论(伊朗纸面上的法律规则)的,都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这就好比,既然法律禁止小偷行为,怎么还可能有小偷存在呢?道理是一样荒谬绝伦的。因为很显然,理论上应该如此,但实际未必真的如此。
区区小偷尚知法但照样犯法,更何况位极人臣、身处权力巅峰的领袖?
颇有意思的是,这里我不禁回想起平时口口声声实践挂嘴边的徐教授,动不动就什么唯物主义就是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不二真理。几年前在天涯的红袖版面,教授还特意撰写帖子,专门批驳关天泥神的理论先行思维,说什么正义和逻辑这些理性原则,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永远跟随现实情境不断与时俱进的。
然而如今,同样的徐教授,同样深受马列唯物主义和中国实用主义文化传统熏陶的徐教授,一旦面对反美反以的中东地缘政治问题,立马就双标改口,一切都反过来从理论出发,从理想和应然的纸面文章出发,完全变了个人似的。
这同样正如徐教授批评我时的疑问,教授这究竟是智商问题呢?还是辩品问题?
好了,说到这里,不妨最后总结一下:
事实最好的证明不是推理,而是见证。
没办法见证真相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轻易用理想化的理论逻辑,去推理事实必然存在,而是推理事实仅仅或然存在,也即可能性,或者不可能性。
哈梅内伊童妻问题,只要这种可能性存在,无论被某些人强行规定多么小的概率,对仅以纸面理论就自以为证明了是谣言的“事实真相”,都足以构成有效反驳。
至于那个格外愚蠢的绝对不主流,就更不值一提了。我一直都说,他跟寒假阿牧教授之流,其实并无二致,微妙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配合官兵正面剿灭民主自由,一个则是背后捅刀罢了。尽管他精神分裂得天天跟他们争吵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