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5-7-18 06:16 编辑
昨晚睡前,还是和友人在微信上闲扯,这种闲扯基本算是睡前的“功课”,或者叫“前戏”了,话题大都是扯淡,也没啥限制,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
这个闲扯群大概能有十几个人,算是我们“臭味相投”吧。年岁相仿,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友,话题深深浅浅,大家都不太会在意,当然,闲扯也是有度的,敏感的东西决不去扯,别把自己的蛋扯了,这是原则。
话题基本就是时政热点,或者是身边琐事,只要不涉及隐私,不涉及宗教,扯扯无妨。
昨晚的话题是这样的,有人说最近的瓜很多,个头很大,吃不完,根本吃不完。然后多数人表示默认。
其实,我觉得这么大的国家,哪个地方不出点什么幺蛾子?所以,瓜多了不奇怪。
天水血铅超标的瓜已经不热了,因为比它更热的瓜来了,比如南方某银行储户的2.5个亿,比如天价耳环是玻璃制品,比如“一妻一女一布鞋”的人设崩塌等等。
然后有人叹息:这一辈子最大的悲哀就在于看着自己的偶像一个个崩塌。以至于怀疑自己这一辈子到底看到了是些什么玩意儿?
我哈哈大笑。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心有戚戚焉。
这话题有点意思了,其实,我相信太多的人有这样的疑问甚至绝望。
偶像这玩意儿该不该有?该不该被膜拜,该不该被效仿,这都是自己的事情。你喜欢弄一尊尊的偶像来鞭策或者激励自己,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其实和别人无关。
现实总是一面镜子,人设与真实的割裂,那些包装的泡沫必然碎裂,所以,偶像崩塌不奇怪。可以这么说,那些你一眼看过去觉得不真实的,大约就是不真实,而他(她)们营造出来的人设,哪里会经得住时间?说句大实话,狐狸怎么能藏的住尾巴?大凡是那些人设完美的偶像,你且都打个问号。
许家印在天安门城楼子上春风满面的时候,爱马仕腰带扣子的金光也挡不住金水桥的流水,一个所谓的帝国人设仅此而已,他心如明镜,两万多个亿的窟窿,果然如他所愿“献”给了国家。
如今,“一妻一女一布鞋”的老宗虽然驾鹤西去,但是他身后留下的这团乱麻毕竟要解开,看到杭州相关方面出手了,不出手大约不行了,因为这里有国资的东西。
其实,他有多少个私生子,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不值得格外关注,关注的是这场在舆论聚焦下的钱财闹剧,该如何收场。关注的是那个貌似很厚道的,很亲民的,很慈善的,太爱哇哈哈的企业家,是如何能做到花柳从中过,身形藏深深的,这是真“功夫”?!那可是在央视镜头里出现的,难道央视没有基本的甄别力吗?
偶像的崩塌,应当感谢这个时代。
人们的期待维度已经广泛拓展了,信息传播已经无孔不入了,对所谓完美的祛魅已经让太多人有了自己的尺度和标准。
其实,我觉得王老四老师说的是对的,他不提倡把这些所谓的名人,企业家的范本供孩子们标杆,这是一个有良心的教书匠。
偶像的价值核心是 “公众信任”—— 粉丝信任其人设的真实性,社会信任其作为公众人物的责任感。当人设虚假、行为失范、行业生态畸形、公众认知觉醒等因素叠加,信任的基石便会瓦解,崩塌也就成为必然。
从另一个角度看,偶像崩塌也未必是坏事:它既是对各行业的警示(需回归 “德行双馨” 的本质),也推动公众从 “造神” 走向 “识人”,让真正有实力、有品德的人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写着就想起前几天睡前也是说了一个有关央视“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话题的时候,我破天荒的说了一句话,这节目已经很烂了,当然,不是评选的人不优秀,只是他们缺乏那种让人感动的东西。一个奥运上拿了多少金牌就感动中国了,真的能媲美冒着生死,在激流力救起四个溺水者的解放军少校吗?
别让感动廉价了,看看那个下身残疾的公益人胡雷先生,他永远无法站起来,但是,他的精神和作为才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东西。
偶像?去他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