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5-7-29 22:36 编辑
排排坐,听医生交代。听着,听着,把我听笑了,医生也笑起来。
医生很年轻,干练,也好看。关键是,来去匆促里,依旧保持某种真诚和坦率,是很难得的事。
他说,本团队专职做微血管减压术,平均每年四百多台,迄今为止已做了五千多台,成功率很高,技术很成熟。
他又说,但是……
就这个话题的转折,把我逗笑了的。感觉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又很有话术和套路感,不太符合他的“可信任”人设。
医生怎么会笑,我无法确切揣度,但,就现场氛围而言,他是因了我的笑而笑的,无形之中将凝重感降了几度,病员和家属们明显放松了表情,听他不疾不徐往下交代:
这个病(面肌痉挛)不是非治不可,顶多不好看,不舒服,其实要不了命,可终身陪伴你,如果你不在意,或者不怎么在意,建议你选择不做,或者缓做手术。
我在心里暗戳戳寻思:听起来像有个烦人精亲友,让人时刻膈应着,却无法拒绝往来。于是又想傻乐一阵,想起来场所不太对,总算扯扯嘴角、咬咬牙龈给忍住了。
医生在“但是之一,可选择伴生”之后,继续话题,说,成功率再高,技术再成熟,也没有谁保证100%。
后面的铺展,是关于神经与神经的距离,神经与血管的距离介绍,以及神经与血管的粘连度,需要避开哪里进入哪里云云。
无非是让人进行风险评估。譬如,3%的面瘫可能性,3%-5%的听力受损,还有舌咽神经暂时麻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最夸张的是,他强调说,以上都是小问题,最该考虑的是,开颅手术和心脏手术,类似搭乘飞机比之汽车、火车,确实不容易出问题,可若出问题就是高风险,千分之二的几率脑梗塞、脑积水,甚至就……没了。
一声“没了”,来得很突兀,偏一本正经的,又把我给逗笑了。似乎话题本该凝滞,沉重,却被他说的近乎俏皮?!而他在我的扑哧一乐里,他还能莞尔,再笑容可掬的,补一句,说,是真“没了”,不开玩笑的。
而此前提及每种可能和几率,他都会自然来一句做结:若你还有半点顾虑,建议不做,或者缓做。于是整场医患谈话内容,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不做,或者缓做。
——感觉这种“风险告知”下,若不是本就打定了主意的,真有可能拔腿就逃之夭夭,除非医生长得特别养眼特别帅,或许能勉强克服心理压力,巧了不是,这个团队已经见过的俩都又帅又暖,第三个估计也不弱,就算弱也弱不到哪里去。好吧,打住,说正事儿呢。
不夸大成效,不弱化风险,是该有的职业道德,毕竟医生也是人,不是神。只是我有理由怀疑,他的团队是笃定了患者心态,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发言,毕竟多是针灸,艾熏,推拿,刮痧,中西药,……各种无效,或收效甚微,失望到绝望了,才甘冒风险来的,对所谓的“风险”,自然早有心理准备。
唉呀妈呀,明儿的手术——微血管减压小手术而已,我可是长期被幸运女神眷顾的人儿。就我这么好看,这么明媚,这么善良,这么达观,这么那啥那啥的,……指定是效果最佳,恢复最好的。嗯哼,必须哒(此处,补一个骄傲嘚瑟的小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