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榕树下 (转贴)时光褶皱中的女性史诗(评小说《三生》之三)
查看: 4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时光褶皱中的女性史诗(评小说《三生》之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8-13 11: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作者:陆渭南


  陶然的长篇小说《三生》,以当代、民国、清末三个时代的女性为叙述主体,展现了三位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沉浮。个体命运为经,人间大爱为纬,在时空交错的叙事中构建起一座璀璨的女性精神丰碑。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陶然将历史叙事的厚重、文学意象的诗性、戏剧舞台的张力熔铸一体,在《三生》中完成了一次对传统美德谱系的现代重构,体现了作家对叙事艺术的精准把握。
  一、三位女性:时代镜像中的命运交响
  小说的第一章节,社会妈妈的故事。
  全书从于青桦60岁的生日宴开始。35岁的常路,从上小学起就得到社会妈妈于青桦的经济资助与成长陪伴。于青桦经历了失子之痛,却在“社会妈妈”公益行动中找到了救赎。这个角色的塑造突破了传统悲剧人物的窠臼,她的痛苦不是终点,而是重生的起点。她从小我中走出来,融入到时代的港湾中,与有大爱的平凡人成为一个群体。
  “社会妈妈”群体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群像(尽管也有少量男性加入)。她们来自不同阶层,却因共同的母性情怀而凝聚。
  这个群体的塑造,既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博爱,也折射出社会转型期的人性之光。她们的行动,是对现代社会中人情冷漠的一种温情回应。
  小说的第二章节,完节堂的故事。
  1937年的镇江。太婆婆杨淑娴的故事是通过回忆完成叙述的。
  杨淑娴出身于书香人家,她的夫君宋家林出身于医药世家,二人既不是媒妁之言也不是自由恋爱,而是先遇见,互相钟情后再由媒人上杨家提亲。
  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但女主角既有传统观念又有现代意识,正是因为她的觉醒才撬开了封闭的完节堂大门。
  宋家林战死沙场,杨淑娴受婆家人刁难,被送进完节堂。
  完节堂由地方上的绅士为赡养无家可归的女子所建,里面生活着一群命运不济的女人:有的从小出生在那里,有的为求一块贞节牌坊,有的被家庭所弃。狭小的世界,也少不得拉帮结派互相倾轧。杨淑娴被裹胁其中,以她的智慧与胆色赢得了多数节妇的拥戴,尽显人格魅力。
  其时战火已烧遍古城街巷,饱满爱国爱家激情的杨淑娴为了给完节堂的女人们寻找生路,果断走出完节堂。
  16岁的静秀与杨淑娴逃出完节堂后,见证了日本兵屠城的惨绝人寰的一幕。从未走出过完节堂的静秀,在死人堆里躲过了一劫,却不幸被流弹击中身亡。
  一个如蝼蚁一样的女子,人生最高光的时刻竟是她从完节堂这个封闭的铁笼子里逃出来,闻到了外面自由的空气。她的生命与她的自由一样昙花一现。
  优秀的女性,她们是跨越时空的。
  于青桦的太婆婆杨淑娴就是这样的一个女性。
  小说的第二章节是本书最具文学意味与浓笔叙述的部分。
  作家陶然把自己深厚的学养与纯美的文学语言,饱含感情地铺陈在这一章节,最含韵味。
  小说的第三个章节,救生会的故事。
  如果说《三生》的第二章节是“伊利亚特式”的战争,那么第三章节是于青桦与儿子常路“奥德赛式”的田园牧歌。
  这对特殊母子身处幸福的阳光之下,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对镇江大江之上的救生会进行叙述。
  故事的主人公颜明玉为救生事业造福大众,凸显“智慧”与“勇毅”的双重特质,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超越时代的觉醒女性。她前期俏皮,后期成熟,人生成长的弧光最为完整。
  二、在叙事层面,时空折叠的结构
  著名作家徐则臣是一个非常关注小说结构并擅长设计的小说家,他说:“对作家来说,结构才是根本,其他的都好解决。”
  《三生》讲了三个故事,三篇小说,嵌套于一本小说之中,或者说一个小说容纳了三个小说,于是“四个小说”浑然一体。这种精心设计的“套中套”的嵌套式结构,使整个小说呈现出虚构与真实交错、多重互文交织的神奇效果。
  《三生》与徐则臣短篇小说《手稿、猴子,或行李箱奇谭》在结构上可谓不谋而合。
  100年前,英国作家伍尔夫夫人创作了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达洛威夫人》。小说采用的套层结构就是一种叙述方式,三个分别生活于上世纪20年代、上世纪50年代及2000年的女性,时空穿越,平行生活于女作家的叙述里。可见这种复杂精微的形式其来有自。
  但《三生》在叙事结构上仍称得上大胆创新,它将晚清、民国、现代三个时空有机融合,细腻自如。这种结构既是对传统线性叙事的突破,也是对历史纵深感的艺术呈现。作家用全知视角(上帝视角)进行叙述,保证了时空转换的可行性,也让叙述更加流畅和一致。三个时代的交织,不仅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也深化了作品的历史意蕴。
  于青桦既是书中的主角,又是一个叙述者。是她让三位女主隐性勾连,形成时空折叠,构成人物精神血脉的百年传承。
  三、“阳光”场景多次闪现,暗合戏剧舞台的张力
  社会妈妈于青桦与结对儿子常路的第一次见面约在肯德基。
  于青桦先到了,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期待中含着忐忑,“缕缕阳光像金色的长长的筷子,拨弄着她的头发。”
  于青桦与庄主席第一次下乡探望小常路,“这一日天朗气清,她们一路说说笑笑,看看苍翠的树木和星散的野花,心情愉悦。”
  于青桦在五一节那天,得到丈夫吴永康的同意,把常路第一次带到家中,“常路吃着零食,翻着童话书,阳光从窗口照进来……”
  在妇联与报社的联合组织下,于青桦第一次以社会妈妈的身份融入社会妈妈的集体,与各自结对的儿女团聚在农业园。许多对母子母女在聊天说笑,“于青桦抬头,唯见蓝天白云,明净爽目。”
  常路住院,吴老太太去探望,“阳光温暖,虽是病房,却像家一样温馨。”
  阳光既是自然意象,也是精神象征。
  类似光线的变幻描写和含蓄隐喻在民国、清末的两个故事中亦有出现,限于篇幅,本文不一一列举。
  光的明暗变化与人物的命运起伏相呼应,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这一类意象的运用,丰富了文本的层次,也体现了作家对叙事艺术的精心雕琢。
  《三生》,不是小我的缘定三生,而是大爱的百年传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8-13 13: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故事的主人公颜明玉为救生事业造福大众,凸显“智慧”与“勇毅”的双重特质,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超越时代的觉醒女性。她前期俏皮,后期成熟,人生成长的弧光最为完整。
^_^
人格豐富美满
催人上进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8-13 14:48 |只看该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发表于 2025-8-13 13:06
故事的主人公颜明玉为救生事业造福大众,凸显“智慧”与“勇毅”的双重特质,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超越时代的觉 ...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8-13 14:53 |只看该作者
这是真正的文学评论家。
周全,专业。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8-14 18:30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5-8-13 14:53
这是真正的文学评论家。
周全,专业。

你看看另两篇评论,写得也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8-14 19: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5-8-14 18:30
你看看另两篇评论,写得也很好。

旅游期间看过了。写得都很周全和专业。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