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西伯利亚力量2的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历经十年,终于签署了备忘录。中俄将借道蒙古,建设一条由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建成后,俄罗斯可以售卖天然气,蒙古国可以收过路费、中国可以获得廉价、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如此三赢的项目,为什么谈了十年?又为什么在今天谈成了呢?
其实,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急需要钱来支撑俄乌战争。
在俄入侵克里米亚之前,中俄就曾谈判建设西伯利亚力量1号输气管道,当时,俄罗斯的天然气主要向欧洲出售,对中国的要求是这条管道同时还要半路装个三通,可以接入日本,向日本出售天然气。中国觉得将来会出现中日竞价购气的问题,一旦日本出价高,中国买不到俄罗斯的天然气了,境内管道就白费了,因此,搁置了。2014年,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后,受到美西方制裁,急需要钱,这才答应中国管道独享,不接入日本,于是,建成。
中国最烦被人卡脖子,在能源采购战略上,坚持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从2010年开始,就爆发式的建造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不仅建成了“海洋能源管道”,而且还拿到了全球一半以上的LNG船的建造订单。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受到制裁,向欧洲出售天然气的贸易额仅占过去的8%,随着剩余管道被乌克兰彻底炸毁,仅剩的独苗也被掐死,开采天然气的井口只能朝天燃放气体点天灯。于是,急于向中国出售,副总理跑来多次,愿意长期低价供应,请求中国加大进口并抓紧开展2号管道建设。中国以不能向单一国家采购超过总进口量20%的原则为由,拖延,实际上是担心通过蒙古的这条管道容易受到美国的影响,因为当时的蒙古政府亲美。
俄罗斯急呀,一番操弄,蒙古国政府换人了,毕业于美国大学的领导人下台了,被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的人替换了!这个人一上台就声称,没有中国的支持,蒙古国是难以顺利发展的,并采取了一系列变革,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最重要的是建设能与中国直接接轨的铁路,建立便捷的通关设施,这就意味着要恢复对中国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稀土的出口。于是,2号管道的建设,有了进展。
俄罗斯因俄乌战争被西方卡了脖子,无奈求助中国,并被迫让出了其所控制的蒙古等势力范围。
|